8月2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北京召開園藝作物分子育種研討會,集中研討我國園藝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科技部農村司副司長蔣丹平、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梅旭榮、中國農科院蔬菜所方智遠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李天來院士、蔬菜所所長孫日飛出席會議。

蔣丹平指出,“十三五”期間應積極把握學科發展機遇,使我國園藝科技融入全球戰略高地,趕超分子育種國際前沿,大力推動我國種業的快速發展。他要求,要做好“三個把握”和“兩個銜接”。即是把握農業基礎研究,為科技創新提供源泉,積極發揮我國園藝科技在國際園藝種業發展中追趕、并跑和領跑作用;把握先發優勢,搶占園藝科技制高點,促進我國現有優勢研究成果在園藝作物育種上的應用;把握產業發展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倒逼園藝科技發展。針對國家農業發展與創新規劃,銜接好園藝分子育種規劃部署和重大發展任務配置;做好與新科技專項的銜接,做好計劃、管理和渠道的溝通。
方智遠院士充分強調了開展園藝作物分子育種研究的重要性。他希望,分子育種工作要聯系實際,做到從育種中來,到育種中去。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要充分合作,做好聯合工作。同時,研究上要有所分工,大學與科研院所應各有側重,緊密結合,培養人才要從長遠著眼,貼合社會需求。
會上,來自全國園藝領域40余位知名專家針對我國園藝作物分子育種未來發展方向及戰略布局發表了各自看法。專家們建議,要在領域內形成大協作、大聯盟,加強資源、技術與信息共享;要積極謀劃具有國際前瞻性的大項目、協同創新計劃,突破分子育種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點,提升我國自主創新品種的國際競爭力;要加強我國特色園藝資源保護,廣泛搜集國外資源,保證不同育種目標的材料多樣性。
來自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柑桔所,河北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北京市蔬菜中心等全國24家單位的70余位園藝專家參會。(通訊員 李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