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農業部國際合作司、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主辦,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承辦的首屆“亞太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協作網暨農產品產地質量提升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局長張陸彪和資劃所副所長徐明崗分別主持。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屈四喜巡視員、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賈敬敦主任、財政部財政經濟出版社黃琦社長、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代表、財政部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代表,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和中國技術市場協會的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交流和探索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國際合作即亞太地區合作的經驗和途徑,并總結了由財政部、科技部、農業部等部門和相關國際組織支持的“農業水、土、氣、生污染綜合防治”項目經過近10年的實施取得的成績和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會議指出,該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從源頭上保障我國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與質量安全及構建“亞太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協作網”打下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會議認為,該項目創建的以“圈層”理論和“源頭阻斷——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理念為代表的一系列立體污染綜合防治創新思路,影響并推動了農產品產地質量提升及相關環保科研項目研究模式的轉變和創新。同時也為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及擴大國外市場作出了貢獻。為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及建立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打下了良好基礎。
會上,項目主持人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研究員和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蔡典雄研究員分別介紹了項目總體目標和實施狀況。相關課題專家在會上作了研究報告,同時會議代表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據悉,中國農科院對該領域研究十分重視。近10年來,農業立體污染綜合防治項目組成了跨學科、跨院所、跨地區、跨國界的“聯合研究團隊”,沿生態環境、產地環境和環境經濟管理3條主線展開的農業立體污染綜合防治與產地環境質量研究與科研平臺建設,累計完成各類科研任務100多項,直接項目總經費約1億元,培育、孵化了重大國家農業環保項目10多項,累計項目總經費超過10億元左右,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出版了專著20余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40余篇,獲得科研成果獎4項左右。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