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22日在寧夏永寧、吳忠和中衛等地召開了春小麥新品系5366現場鑒定會,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張保明書記、辛志勇研究員、馬有志博士、葉興國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閩東紅博士,寧夏小麥育繁所裘志新研究員,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魏亦勤研究員、李紅霞副研究員,寧夏農牧廳農業處盛彪處長,寧夏種子站李華高級農藝師,以及當地市縣農業局領導和技術人員,共計50多人參加了觀摩,大家對小麥新品系5366的喜人長相和產量潛力給予了高度評價。
5366小麥新品系是由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合作,繼花培小麥品種寧春42號后,綜合利用雜交育種、細胞工程技術、穿梭育種和北育南繁技術培育的又一個小麥新品種。2005 -2006年在品系鑒定、品比試驗中折合畝產633.4-709.9kg,比對照寧春4號增產5.2-6.6%,2007-2008年在區域試驗中折合畝產447.1-607.7kg,較對照增產2.2-5.0%,在示范試驗中平均畝產438.6-518.0 kg,比對照增產10.2-12.6%。2009年在寧夏灌區、內蒙臨河地區擴大示范種植近2000畝,估產550-600 kg。該品系分蘗力強,株高適中,株型緊湊,收獲穗數較高,灌漿速度較快,中抗銹病,中抗白粉病,耐青干,對肥水反應不敏感,適應性好,抗倒伏力較強,加工品質優良,具備了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條件,可望替代在寧夏灌區及周邊省區種植了近30年的優良主栽品種寧春4號。
分享到
作物科學所小麥細胞工程穿梭育種又見成效
發布時間:2009-06-25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