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與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聯手攻關,日前再次刷新超級稻世界高產新紀錄。
2006年9月7日,在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鄉,科技部組織國內知名水稻專家和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對水稻新品種“協優107”精確定量栽培超高產試驗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經過嚴格丈量土地面積,實打實收了1.1635畝水稻,抽取5公斤鮮谷,送交濤源糧站測定水分和雜質,按國家標準折算,實際畝產達到1287公斤。這是迄今為止水稻單產最新世界紀錄。
“協優107”是我院萬建民教授、翟虎渠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在科技部“863”分子育種專項和農業部超級水稻項目“優質高產多抗水稻新品種培育”的資助下選育而成,并通過國家審定的超級雜交水稻新品種。在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教授的指導下,南京農業大學教授丁艷鋒、王紹華等運用我國首創的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的原理,結合濤源鄉的生態條件,對“協優107”的栽培方案,包括穗粒結構、播栽期、基本苗數、氮肥用量與運籌比例等關鍵栽培技術進行了定量化的精確設計,并在試驗過程嚴格實施,保證了“協優107”超高產潛力的實現。
驗收專家認為,超高產品種與精確定量栽培技術的結合是創造水稻產量新紀錄的關鍵,試驗實施過程中初步形成的水稻目標產量設計栽培技術具有較好的普適性和可操作性。
翟虎渠院長說,這一成績的取得,說明我國的水稻育種和栽培技術水平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也再次證明,良種良法結合對水稻生產和糧食安全將會發揮巨大作用。翟院長表示,這是我國水稻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大家共同的成就。這項成果的發展空間很大,中國農科院將與全國各兄弟單位協作,把這一成果繼續擴大推廣,力爭在永勝縣、在麗江市、在云南省、乃至全國“開花結果”,為我國的“三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水稻新品種“協優107”精確定量栽培驗收會在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鄉召開
測產驗收現場
測產驗收現場
測產驗收現場
測產驗收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