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農業部在北京召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2015年第二次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指示精神,總結分析聯盟前期工作,研討謀劃下一步工作任務及推進機制。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會理事長李家洋在講話時強調,要充分認識聯盟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中的戰略意義,構建激勵相容的工作機制,謀求多種支持渠道,集中突破一批農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會議由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領導小組副組長陳萌山主持。
會議指出,聯盟成立1年來,積極貫徹落實劉延東副總理、汪洋副總理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國家農業科技重大需求和農業部中心工作,發揮組織、協調和服務作用,積極探索聯盟工作機制,組織開展了系列重要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按照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方案要求,組織開展農業重大問題調研,凝練并向農業部、科技部提出了16項重點研發任務選題,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5年試點專項籌備工作。二是利用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組織實施了“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東北黑土地保護工程”“華北地區節水保糧”等三大區域性協同創新行動和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馬鈴薯、奶牛、肉羊等九大農產品綠色增產增效協同創新行動,探索出新時期協同創新管理機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三是推動區域及行業科技發展,指導并推動山東、江蘇、湖北、廣東等成立了省級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跨區域聯盟,以及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漁業聯盟)。四是建立完善了聯盟組織體系和運行管理機制,組織各省、地市級農科院(所)和部分農業大學、涉農大型企業等簽署入盟協議,構建了完善的聯盟組織體系。此外,聯盟還在策劃推動農科系統研究生教育協同培養、系統謀劃農業基礎性和區域性科技工作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會議認為,聯盟經過近1年的努力,基本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工作任務,探索了工作機制,調動了科研機構及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促進了地方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探索構建了新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形成了一批農業重大問題綜合解決方案,真正體現出聯盟在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統籌優勢資源、創新管理機制、促進一流院所建設、有效支撐科技計劃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影響和戰略意義。
會議強調,聯盟作為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的農業科技創新核心網絡和骨干力量,要進一步與中央財稅體制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改革和國家農業農村改革進行有效鏈接,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好地發揮組織、協調、服務作用,在激勵相容的原則下,發揮國家和地方的積極作用,共同梳理農業重大問題,凝練提出農業重大命題,積極拓寬支持渠道,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不斷推進高效協同創新,加快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強有力支撐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出席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農業部科教司、財務司、科技發展中心,中國農科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江蘇、湖北等省級農業科學院,以及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的負責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