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科技基礎工作專項“棉花病害種類、生理小種分布、為害調查及抗性快速鑒定”項目通過了孫九林院士等專家的驗收。中國農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長陸建中主持驗收會。
該項目完成了棉花病害種類、分布和黃萎病流行規律全國性調查工作,獲取了大量基礎性數據和病原菌材料,從主產棉區10個省份75市縣收集、鑒定了棉花病原1081份,其中黃萎病病原315份;分析了黃萎病病原致病型的遺傳變異,開發了基因標記28個、簡單重復序列(SSR)標記48個;明確了現階段我國主產棉區黃萎病菌的致病型及其分布;建立了3種苗期黃萎病抗性快速鑒定方法;構建了病原菌及棉花種質資源的實物庫和數據庫并實現了數據的公開共享,全面超額完成了項目的各項任務和技術指標。
據悉,項目團隊在超額完成我國棉花病害種類、分布和黃萎病流行規律等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多方籌集經費,圍繞棉花黃萎病致病機理和抗病品種選育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的一系列原始性創新成果。國內外首次開展了棉花黃萎病病原種群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工作,揭示了主產棉區病原菌的致病型、分布和流行規律;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病育種新技術;創制了一批抗黃萎病棉花新種質和新材料,培育出13個抗黃萎病棉花新品種并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近年來,該項目團隊成果“棉花抗黃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應用”先后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金袋鼠創新獎”及2013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候選提名。
院科技管理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林克劍、項目團隊首席科學家戴小楓研究員、專項主持人徐榮旗研究員及相關科研人員參加。(通訊員 高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