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Cs和210Pb作為追蹤區域環境中土壤、大氣粉塵和環境污染物質去向的唯一示蹤元素,在監測和評價土壤侵蝕、地表水質和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方面具有快速、動態、準確、無破壞性等傳統研究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
今年年初,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組織了“人工添加同位素土壤中137Cs和210Pb活度測定的國際比對實驗”,共有來自16個國家(包括阿根廷、 澳大利亞、 巴西、加拿大、 中國、 智利、 日本、 摩洛哥、 巴基斯坦、波蘭、 羅馬尼亞、 俄羅斯、 土耳其、 英國、 美國、 越南)的18個實驗室參加了比對實驗。日前在韓國舉辦的第3屆IAEA/ALMERA協調會議上公布了本次比實驗對結果,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環境放射性分析實驗室對IAEA指定樣品的測定結果完全符合IAEA提供的標準要求,受到了IAEA/ALMERA負責人、IAEA化學部和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
我院環境放射性分析實驗室是2002年由院農業環境學科一級杰出人才項目資助建成,2005年經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推薦,被IAEA批準為全球環境放射性分析實驗室(IAEA/ALMERA)網絡成員。據該實驗室負責人李勇博士介紹,近年來該實驗室一直承擔國內和國際有關機構委托的研究和國際培訓任務,與IAEA、澳大利亞、德國、印度尼西亞,北京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對泥沙、土壤、大氣、粉塵等環境樣品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還多次受IAEA和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的委托,成功完成了對來自亞洲、非洲地區的高級研究和技術人員在環境放射性核素技術應用方面的專業培訓。本次國際比對試驗的成功,對促進我國在推廣應用環境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監測和定量評價我國耕地質量演變、環境污染時空格局與防控戰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