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27日,由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主持的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挑戰計劃項目(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 GCP)重大指令性課題“亞洲小麥抗旱性遺傳改良”(中國部分) 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參加啟動會的有GCP主任Jean M. Ribaut博士和項目相關專家一行8人,以及來自北京、河北、山西、新疆等4個省(市、自治區)的小麥抗旱研究和育種專家,共計30余人。我院唐華俊副院長、國際合作局馮東昕副局長、作科所王述民副所長等相關領導應邀出席會議開幕式,國際合作局貢錫鋒副局長出席了歡迎晚宴。
唐華俊副院長致開幕辭,他回顧了我院與CGIAR的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并簡要介紹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概況,指出干旱缺水是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限制因素,改良小麥抗旱性、提高小麥品種的水分利用效率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雙方專家通力協作,促進項目的順利實施。王述民副所長介紹了作科所的科研條件以及近年來在小麥基因資源和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了GCP項目的研究內容和意義,指出小麥抗旱性的遺傳改良對于我國發展節水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GCP主任Jean M. Ribaut博士向與會專家介紹了GCP項目的組成和實施情況,對中方承擔的“亞洲小麥抗旱性遺傳改良”重大課題充滿信心。
課題主持人景蕊蓮研究員在會議期間,組織討論了課題的總體研究內容及其實施方案。在5年的執行期內,與CIMMYT、ICARDA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科學家合作,以小麥抗旱性的遺傳改良為目標,鑒定評價和利用我國及國際組織的抗旱耐熱小麥資源,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提高我國小麥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耐熱性。與會中外專家就項目的具體工作計劃進行了認真討論,對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環境的控制以及實驗數據的采集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積極的建設性意見,并對課題的研究內容和實施方案達成共識。
本次啟動會明確了課題的研究方向與工作重點,加強了中外專家之間的學術交流,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課題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小麥抗旱性研究和利用領域的影響力。
分享到
作科所一國際挑戰計劃項目在京啟動
發布時間:2010-03-04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