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農業(yè)和臨床使用的聚酮類化合物都來源于細菌,隨著從細菌中篩選新型聚酮類化合物機率的降低,從真菌中獲得聚酮化合物日益受到關注。在細菌和真菌中,分別有不同的聚酮生物合成系統(tǒng)。對于細菌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機制研究比較深入,通過異源基因組合共表達,能夠實現細菌聚酮抗生素的工程化合成,但對于真菌,由于其聚酮化合物程序化合成的機制研究不深入,目前還不能大規(guī)模實現真菌聚酮工程化的組合生物合成。
研究在真菌聚酮程序化生物合成機制和合成模塊相互作用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重新組合具有抗癌、消炎、殺蟲、提高植物耐熱等生物活性的苯二酚內酯生物合成模塊,在釀酒酵母中實現了活性提高的系列新型真菌聚酮化合物的一步合成。本研究繼續(xù)拓寬真菌聚酮化合物組合生物合成的范圍,通過苯二酚內酯合成模塊與具有抗真菌生物活性的嗜氮酮合成模塊的組合,生物合成了新型聚酮化合物。研究成果不僅為揭示天然聚酮類化合物的程序化生物合成機制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而且也為大規(guī)模實現新型真菌聚酮類抗生素的工程化生物合成提供了創(chuàng)新方法。
該研究由國家973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博士研究生白凈為第一作者,徐玉泉研究員和莫納教授為通訊作者。(通訊員 崔艷)
文章鏈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orglett.6b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