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11月6日,江蘇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團隊首席、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黨委書記胡志超研究員的帶領下,歷時40余天,赴江蘇泗陽、江蘇泗洪、河南駐馬店、江蘇睢寧等典型玉米-小麥、水稻-小麥輪作區,在已有研發及示范應用基礎上,持續開展全量秸稈地高質順暢免耕機播技術示范應用,累計演示示范面積200多畝,輻射周邊面積近2000畝;開展技術培訓及現場演示5次,累計培訓種植大戶及專業合作組織等500余人。
為破解傳統免耕播種設備在全量秸稈地作業存在的掛秸壅堵和架種、晾種難題,實現全量秸稈地高質順暢免耕機播,胡志超帶領團隊成員通過持續攻關,發明了“碎秸整體均覆”“碎秸覆還調控”“碎秸行間集覆”3種全量秸稈地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方式,創制出全量秸稈地小麥、玉米、花生免耕播種系列技術設備,已在主產區獲得有效應用。
此次示范應用重點是在前茬水稻、玉米全量秸稈地,應用上述3種免耕播種技術方式免耕播種小麥的適應性、作業順暢性、播種質量和種植農藝,開展進一步的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完善優化及田間生長跟蹤。其中“碎秸整體均覆”免耕播種技術裝備實現全量秸稈地一次完成“秸稈粉碎、拾起輸送、破茬淺旋、施肥播種、均勻拋秸”作業,將粉碎的秸稈全量均勻覆蓋于播后地表?!八榻崭策€調控”免耕播種技術裝備實現全量秸稈地一次完成“秸稈粉碎、碎秸分流、破茬淺旋、施肥播種、均勻拋秸”作業,秸稈粉碎后部分碎秸隨破茬淺旋入土還田,部分碎秸均勻覆蓋播后地表。“碎秸行間集覆”免耕播種技術裝備實現全量秸稈地一次完成“秸稈粉碎、種帶清秸、行間覆秸、施肥播種”作業,在整體粉碎作業幅寬內秸稈的同時,將碎秸按種植農藝需求有序規整成條鋪放于行間,在“潔凈”的無秸稈障礙的(寬幅)種帶上完成施肥播種。
示范應用表明3種全量秸稈地機械化免耕播種技術方式,可滿足不同作物、不同產區水熱條件、農藝要求和作業工況;徹底破除了因秸稈阻滯造成的掛秸壅堵和秸稈阻隔造成的架種、晾種,及因過量覆蓋造成的阻礙作物生長等難題,實現全量秸稈地高質順暢免耕播種作業;田間長勢跟蹤和農藝監測表明,應用上述3種技術方式播種的小麥均苗齊苗壯、長勢喜人,獲得了廣泛認同。
據悉,農機化所研發的“全量秸稈地高質順暢免耕機播技術”已連續多年被農業農村部列為主推技術,2018年亦被江蘇省科技廳和農委列為秸稈機械化還田首選技術。(通訊員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