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4日訊 記者蔣建科報道: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我國著名農學家、原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王連錚研究員培育的大豆新品種“中黃13”,日前取得韓國官方的受理通知書,這是我國首次向國外申請植物新品種權,此間專家認為,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今年4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委托北京中農恒達植物品種權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中農恒達),向韓國申請大豆新品種“中黃13”的植物品種權。這是我國實施植物新品種保護6年以來,也是建國以來,國內向國外申請的第一個植物品種權。
“中黃13”是以“豫豆8號”為母本,以“中90052-76”為父本培育而成的。該品種集高產、高蛋白、適應性廣、抗性較高等諸多優點于一身,具有抗倒伏、抗澇、耐旱、增產潛力大等特點,畝產可達250-300公斤,2004年在山西襄垣創畝產312.4公斤的高產紀錄。在2001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12個大豆新品種中,“中黃13”增產幅度位居首位,比對照增產16%。該品種還抗花葉病和霜霉病,中抗孢囊線蟲和根腐病。近兩年來,該品種在黃淮海地區得到迅速推廣。
“中黃13”的主要培育人王連錚研究員現任中國種子協會理事長、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1930年10月生于遼寧海城。1954年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1960-1962年赴莫斯科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學習深造。1988年被蘇聯農科院、1992年被俄羅斯農科院選為院士;1994年被印度農科院選為院士。歷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農學會副會長、中國作物學會理事長。著作和合著有《大豆遺傳育種學》、《溫飽十億人》等,并發表論文、文章160多篇。
在日趨激烈的國際農產品貿易戰的背后是“種子戰”和“品種戰”。在這種新的貿易關系下,出于保障國家經濟戰略安全以及保護農產品競爭優勢的考慮,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品種權作為國際農產品貿易壁壘的重要作用,積極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護我國品種權人、企業與農民的利益。我國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UPOV),并正式頒布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最近兩年,國內品種權申請量增勢迅猛,年申請量已躍居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成員國前五名。截止到2005年6月底,農業部植物新品保護辦公室受理的植物品種權申請已超過2300件,外國公司和個人向中國提出的植物品種權申請達到59件。但幾年來,一直沒有國內申請人向國外提出品種權申請。 中農恒達是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一個下屬機構,是我國政府指定的植物品種權專業代理機構,代理的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占全國總代理量的95%以上。作為全國最早最大的植物品種權代理公司,中農恒達一直致力于推動國人向國外申請植物品種權,推動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此次代理首例向國外申請植物新品種權具有突破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