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舉辦求真課堂 夯實業務能力助力科技創新
5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舉辦2019年第2期求真課堂,特邀蔬菜花卉所王曉武研究員、作科所劉君研究員系統講述作物、園藝分子育種技術發展與成效。課堂由科技局局長任天志主持。
兩位專家表示,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實現育種選擇從依據表型觀察、感官經驗向依據分子標記、遺傳模型的跨越,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快速、準確、不受環境條件干擾等優點。但是該項技術各環節所用儀器設備、耗材主要依賴進口,加之根據遺傳規律育種選擇通常需要數量巨大的群體才能篩選出極少數目標個體,應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聚合育種成本昂貴,極大地限制了該項技術在我國的系統應用和普及推廣,不利于育種效率的整體性提升。
劉君介紹了其團隊自主研發高通量、高純度、機械化的DNA提取裝備,建立高覆蓋度、高信/噪比、低成本的連接子分子標記檢測方法的過程與創新成效。以連接子分子標記檢測方法為例,其相對通用的多重PCR檢測方法效率提高50倍,成本減少二分之一。目前相關技術已在聚合育種、轉基因檢測、基因編輯檢測、大群體精細定位等領域應用。
王曉武介紹了其團隊通過技術流程改進和設備改造對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技術方案的優化成效,建立了高通量、高效、低成本的標記開發、DNA提取、標記分型技術方案。以DNA提取環節為例,用于高通量SNP和InDel分型的樣品,采用堿裂解法替代磁珠法,使得提取時間縮短30倍、成本降低50倍、通量提高25倍。相關技術已在研究所創新團隊和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廣泛應用。
會議指出,先進試驗技術方法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必需條件,決定著創新的效率和質量。兩位專家完成創新崗位任務之余,刻苦鉆研分子育種關鍵共性技術方法并取得關鍵性突破,對支撐全院“藏糧于技”重大攻關任務和種業自主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科技局應以大型儀器設備、支撐隊伍、先進技術方法三位一體的專業公共實驗室體系建設為核心,認真研究推進技術方法學研究和支撐體系建設的支持方式和有關措施,提出科學評價支撐類工作的思路和指標,服務9大學科集群發展,夯實科技創新的基礎,有力保障“兩個一流”建設和創新工程高效推進。
課堂上,氣氛非常熱烈,各位職工爭相提問,圍繞技術創新、儀器研發、人才評價、開放共享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
據悉,為提高職工業務能力,2019年科技局黨支部創新學習形式,開設求真課堂學習品牌,通過邀請專家集中輔導、交流研討、案例分析等方式,啟發思考、增強業務本領。2019年3月1日,已開講第1期求真課堂,邀請信息所資源建設部顏蘊研究員團隊講授農業科技論文與專利評價方法與實踐。(通訊員 官濤)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