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從剛剛結束的2018年“華康3號全國推廣聯盟”工作總結會議上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研發的抗血液型膿病家蠶品種華康2號、華康3號2018年全國年累計推廣量突破140萬張,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博得了山東、四川、云南、陜西、江蘇等全國主要蠶區廣大種場和蠶農的一致好評。
華康2號、3號等系列抗膿病蠶品種由蠶業所徐安英研究員研發團隊歷時十余年育成,突出表現為對家蠶血液型膿病(BmNPV)具有高度抵抗性,其中對家蠶血液型膿病(BmNPV)的半致死濃度(LC50)比常規品種高3-4個數量級,經濟性狀優良。尤其是“華康3號”抗血液型膿病和抗高溫的性能明顯高于當家品種菁松×皓月,且易養好繁,公斤繭制種量可達3.5-4.5張,生產繭具備了繅制高品位生絲的要求。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華康3號”的推廣應用,為膿病多發和高發蠶區的農民和繭絲綢企業帶來了福音;家蠶品種的更新和技術進步是蠶桑產業發展的基石,積極穩妥、規范有序地推廣華康系列抗膿病蠶品種將對提升蠶農收入、穩定行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山東廣通集團副總經理、聯盟常務副會長房德文說,從聯盟各單位一年來多季“華康3號”的飼養和繁育情況看,該品種強健好養,產量高,具有很強的抗血液型膿病能力,繭絲質性狀除個別指標略低于高產優質春用品種菁松×皓月外,其它經濟性狀均可與之媲美。他同時透露,聯盟近期將統一編訂《華康3號一代雜交種生產技術規范》和《華康3號一代雜交種飼養技術規范》,為規范、穩產提供標準。
蠶業所育種專家、聯盟技術總監徐安英研究員表示,華康系列品種育種團隊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技術支持,力爭使華康系列家蠶新品種2019年全國年推廣量再上一個新臺階,為蠶桑產業的技術升級做出一定貢獻。(通訊員 王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