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牽頭實施的“玉米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協同創新行動現場觀摩會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舉辦。參會人員現場觀摩了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總場示范田的4類16項試驗研究,測產結果顯示,再次重現畝產超1500公斤的高產紀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陳學庚,農六師副師長姜振東,北京農學院副校長段留生等領導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此塊試驗基地面積為200畝,由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經過12年的建設和投入,已連續6次創造全國玉米高產紀錄,最高畝產1517.11公斤。觀摩會上,據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技術總師李少昆研究員介紹,示范田通過選用耐密高產品種,構建高質量群體,實施密植高產全程機械化栽培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充分挖掘良種、良法與光溫水肥資源的增產潛力,粒收觀摩田畝產達到1100公斤,籽粒成熟度高、含水率適宜粒收。機械粒收現場演示,收獲籽粒破碎率、雜質率及損失率均處于較低水平,觀摩農戶對示范田的收獲密度、玉米產量及粒收質量贊不絕口。今年,試驗點周邊10萬畝示范生產地畝產達到1000公斤水平,全部進行機械粒收、烘干收儲和秸稈還田。
與會專家對奇臺總場示范基地研究的系統性和試驗的嚴謹性表示了肯定,認為此項研究引領了西北灌區玉米種植密度由每畝3000~5000株提升到6000~7000株,產量與效益協同提高,為我國現代玉米生產樹立了樣板。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今后要大力支持科研、推廣和生產密切結合的合作模式,推動我國現代玉米生產方式轉變和綠色增產技術推廣應用。
據悉,“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是中國農科院協同創新工程的重點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重要指示,以促進糧食增產增收為重點,以“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為基本要求,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在全國范圍構建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綜合技術生產模式,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了技術儲備和技術支撐。玉米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行動由作科所協同植保所、加工所、信息所、資源區劃所、農機化所等共6個所8個創新團隊共同實施。
中國農科院成果轉化局副局長劉潔、作科所副所長劉錄祥、吉林省農科院資源與環境所所長王立春出席會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農技推廣部門技術人員、當地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等100余人參加活動。(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