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科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培育的優質面包專用小麥新品種中優335和高產小麥新品種中麥349,于2009年分別通過天津市和山西省品種審定,為北部冬麥區和黃淮麥區提供了新的優良品種。
中優335(CA0335)是面包專用小麥新品種,其組合為中優9701/CA9553,它兼具了雙親優點,實現了優質與高產良好的結合。中優335面包品質優良且品質穩定性好,各項指標均達到強筋麥標準。2009年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和哈爾濱)品質分析,粗蛋白14.9%和15.14%,濕面筋32.2%和31.2%,沉降值49.8毫升和62.8毫升,形成時間6.5分鐘和7.7分鐘,穩定時間9分鐘和10.5分鐘,延展性159mm和171mm,最大抗延阻力541E.U和488E.U, 面包體積900ml, 面包評分90分,屬于強筋小麥品種。產量高,2003-04年度本所產量鑒定試驗,畝產524.8公斤, 比高產對照京411增產1.8%。2004-05年度品比試驗平均畝產433.1公斤,比優質對照京9428增產5.0%。2006~08年度參加天津市區域試驗,兩年均比產量對照京冬8號增產,分別增產0.5%和3.4%,增產點率80%,平均畝產419.0公斤。2008~09年參加天津市生產試驗,所有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畝產為446.4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增產8.6%。平均畝穗數44.6萬,穗粒數25.2粒,千粒重39.1克。該品種冬性,抗寒性好,中熟,株高75-80厘米,抗倒伏。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面包品質優良。中抗葉銹和條銹病,大田白粉病發病較輕。中優335適合在北部冬麥區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和新疆部分地區的水澆地種植。
中麥349由作科所和棉花所合作育成,組合是陜優225-2/98中443,具有高產、穩產、適應性廣三大特點。2004-07三年參加本所產量試驗,平均畝產589.7公斤,比對照增產10.0%。2007-09年參加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組區域試驗,兩年所有試點增產,第一年度平均畝產501.1公斤,比對照臨豐615增產8.1%,位居第2;第二年度平均畝產429.0公斤,比對照煙農19增產11.2%,居首位。2008-09年生產試驗,所有試點增產,平均畝產421.4公斤,比對照煙農19 增產9.6%,位居第一。2008-09年參加陜西關中水地高水肥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48.6公斤,比對照增產6.1%,居B組第2位。2009年秋播,除繼續參加陜西省區域試驗外,還同時參加生產試驗。該品種產量三要素協調,平均畝穗數45萬,穗粒數34粒,千粒重45克。半冬性,抗寒性好,中熟。株高80-85cm,株型適中,旗葉較小、上挺,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長方穗,結實性好,長芒,白粒,角質,子粒外觀商品性好,面條品質優良,適合于加工優質面條和饅頭。對條銹病免疫到高抗,中抗白粉病。灌漿快,耐熱性好,抗干熱風,落黃好。中麥349適于在黃淮麥區的山西南部和關中地區的水澆地種植。
面包專用小麥新品種中優335
中麥349大田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