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麻類研究所承擔的湖南省重點科技項目——中央駐湘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發展專項“苧麻養牛與栽培食用菌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了湖南省科技廳組織的中期考核。
該成果是麻類所近年來在麻類多用途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之一,曾獲2013年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成果通過分子育種與常規育種技術結合,培育出生物量大、蛋白質含量高與收割次數多的飼料專用苧麻品種;根據南方高溫高濕的氣候特點,研究出苧麻副產物拉伸膜裹包青貯技術,實現了廢棄物資源化與飼料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苧麻副產物青貯料食用菌基質化技術,工廠化培育杏胞菇等高檔食用菌。成果先后在湖南漣源、張家界、四川達州和湖北咸寧等地推廣應用,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顯著,并得到了湖南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的重視。2013年該成果得到湖南省中央駐湘科研機構技術創新發展專項資助。
項目實施以來,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在湖南長沙建立了面積60多畝的苧麻養牛與栽培食用菌關鍵技術示范培訓基地和苧麻嫩梢水培工廠化育苗試驗基地,包括育苗車間、種苗繁殖圃、高效種植園、機械收獲車間、青貯加工車間、牛養殖場和食用菌培養車間,對技術骨干和推廣人員進行現場培訓和技術培訓;在新晃、漣源肉牛養殖特色區域建立“中飼苧1號”原種繁殖基地各10畝,基本滿足了繁殖300萬株種苗的要求,同時建立了肉牛養殖推廣基地;在食用菌栽培推廣基地進行食用菌房的安裝、調試和現有設備的改裝配套,并完成了日產3噸規模的“苧麻副產物食用菌基質化技術”初試;在沅江、漢壽和張家界建立了約500畝的苧麻副產物高效利用推廣基地,生產了1000噸苧麻副產物青貯飼料。目前,第一階段的任務已經圓滿完成,為下一步大規模推廣應用奠定了扎實基礎。(通訊員 王真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