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2015年首期“農科講壇(中國農業科技報告會)”在國家農業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黃三文作了題為“大數據與蔬菜生物學”的報告。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院黨組書記陳萌山,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魏琦出席報告會。報告會由科技管理局副局長李新海主持。

報告會上,黃三文介紹了我國從參與到引領國際蔬菜基因組計劃的過程,以黃瓜苦味形成機理為例,詳細闡述了大數據與蔬菜生物學,基因組與農業科研等方面的內容。
黃三文說,世界蔬菜基因組學競爭非常激烈,前些年,幾乎所有項目都由發達國家主持研究。和大田作物相比,我國蔬菜基礎研究水平比較薄弱,在當時情況下,只有加強基礎研究,才能突破蔬菜產業發展瓶頸。于是,蔬菜所決定自籌資金采取跟跑的方式,希望通過基因組學快速提高蔬菜基礎研究的水平。通過10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扛過了科研道路上的壓力,抓住了技術變革的契機,發揮了后發優勢,徹底改變了蔬菜基因組國際競爭的局面,奠定了我國在蔬菜基因組學領域的國際先進地位,確立了“以我為主、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模式,并通過引進和培養打造一支蔬菜組學專業隊伍。

黃三文指出,新技術的應用對科學研究十分重要。基因組大數據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學科的有機整合將成為蔬菜生物學的新方法論。要對大數據里生物信息進行分析,發現規律性的內容,為科學研究提供服務。從基因組到新品種,需要平臺建設和協同創新;需要培養復合型雙棲人才,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交流平臺和合作機制。
談到基因組學對于農業科研的意義,黃三文說,基因組學是現代農業基礎研究中的“火車頭”;是推動種業跨越式發展的“發射臺”;是發展農業大數據戰略的“孵化器”。基因組學研究需要大的測序平臺,也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我們國家農業科研需要一支基因大數據“戰略導彈”部隊。
交流中,在被問到要在科研上取得成績,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時,黃三文強調,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應該具有“4C”價值觀,一是Commitment,做工作要全心全意投入,無論受到什么挫折、誤解和困難,要不改初衷,堅持下去。二是Courage,要有做大事的勇氣,敢于迎接挑戰的決心。三是Creativity,敢于嘗試新鮮事物,擁有創造性。四是Cooperation,要善于與團隊合作。
2015年的農科講壇在繼續堅持高端、權威、前沿定位的基礎上,每期增設了2名點評嘉賓,進行現場點評,以豐富報告內容和現場氣氛;開通了“農科講壇”微信訂閱號,利用新媒體宣傳農科講壇,并和演講嘉賓實現現場的實時互動交流。
院屬京區各單位領導、院機關青年代表、京區研究所青年科技人員代表,研究生院學生代表等5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