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業布局與區域發展團隊對后備耕地—南方冬閑田提取及制圖方面開展研究,發布了南方15省市高精度冬閑田空間分布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GIS科學與遙感(GIScience & Remote Sensing)》上。
準確繪制冬閑田分布,了解冬閑田數量和空間分布情況,對合理利用和開發冬閑田至關重要。以往冬閑田研究中常用的動態閾值法通常采用通用閾值或經驗閾值,忽略了植被生理特征和空間異質性,且南方耕地破碎,尺度效應難以忽視,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大尺度冬閑田提取精度。
該研究通過收集3000多個南方研究區域冬閑田及非冬閑田田間樣點,構建了我國南方冬閑田和非冬閑田的統計判斷模型,分析了具有統計意義的概率閾值,并在此基礎上,獲取了2021—2022年度我國南方30米分辨率冬閑田空間分布和持續時段。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南方超過100天冬閑的耕地約2.6億畝,超過120天冬閑的耕地約2.1億畝。研究成果有助于為我國冬閑田的合理開發利用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 姬悅)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80/15481603.2024.2333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