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農田修復創新團隊針對農田鎘污染現狀,從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篩選分離得到功能菌株,并研究其對小麥吸收鎘的影響和機制,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通過溶液吸附和土壤盆栽實驗發現,巨大芽孢桿菌聯合水鐵礦強化了水鐵礦對鎘的吸附,協同降低了小麥籽粒中鎘的含量(57.1%)。此外,該菌株增加了多種有益菌群(重金屬固定菌群、異化鐵還原菌群和植物生長促進菌群)的相對豐度。另外,通過在鎘污染的農田中施用產脲酶細菌腸桿菌和羊糞有機肥,提高了根際土壤脲酶活性、銨態氮與硝態氮比值和pH值,從而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態鎘的含量,進而阻控了小麥對鎘的吸收。
據楊建軍研究員介紹,重金屬超標農業土壤的安全利用,是我國耕地資源緊張和糧食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前提下的一種選擇。在此前提下,尋求邊利用和邊修復的有效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該團隊研發的重金屬鈍化劑為鎘污染農田污染控制及小麥安全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該項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的資助。(通訊員 王佳)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974912200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