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所組織的全國第一次“中國水稻科技發展論壇”于 6月30日杭州舉行。論壇的主要議題是搭建全國水稻界專家之間、專家與上級主管領導之間的交流平臺,提高對水稻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認識;加強聯合攻關、創造條件、構筑平臺,為全國水稻科研大協作奠定基礎。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教授、農業部科教司張鳳桐司長、農業部財務司王正譜副司長、中央農廣校曾一春副校長、科技部農社司蔣茂森處長、科技部農村發展中心陳兆波副處長、浙江省科技廳農村處朱德其副處長、中國農科院科技局戴小楓副局長、中國水稻所所正、副所長出席了會議。來自全國水稻主產區水稻所(糧作所)、國家水稻改良中心(分中心)、相關科研院校及水稻種業公司等單位的50余位所長、主任、總裁及專家參加了論壇。
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程式華博士致歡迎辭,他說,熱烈歡迎科技部、農業部、中國農科院和浙江省科技廳的領導出席由我所舉辦的“中國水稻科技發展論壇”,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對水稻科技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他指出,水稻科技的發展對提升我國水稻生產水平,提高水稻生產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國水稻科技的發展,提高我國水稻產業的科技含量是全體水稻科技工作者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舉辦本次論壇是為了更好地探討這一問題,進一步加強水稻科研單位的合作,為“十一五”水稻科學研究創造良好的合作平臺。
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教授作了重要的講話。他說,在“十五”和“十一五”的交接時期,中國水稻研究所舉辦“中國水稻科技發展論壇”,集聚全國水稻科研、種業界的精英,交流、討論水稻科研進展和現狀,為“十一五”及今后的水稻科研定位和國家立項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水稻育種經過二次革命,目前超級稻研究正孕育著第三次革命,水稻科研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國糧食安全重點就是水稻生產,要滿足我國今后人口高峰的到來所需的糧食要求,水稻科學必須有革命性的突破。全國水稻科研必須大聯合,通過聯合共建、機制創新、資源整合等途徑,真正實現全國一盤棋共同協作攻關,全力推進新型全國水稻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會上,翟虎渠院長以矮敗小麥育種技術體系為例,提出了水稻育種突破的主攻方向和切入點,為全國水稻科研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
農業部科教司張鳳桐司長就當前水稻科研和生產作了重要講話,他說,超級稻推廣已經列入中央1號文件,農業部明確提出了超級稻的研究、推廣的計劃和目標,并作為行政命令列入各省農業行政部門考核指標。希望水稻科研專家繼續努力,以超級稻研究與推廣應用為契機,推動水稻科學發展做出新貢獻。
科技部農社司蔣茂森處長對水稻所舉辦此次會議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說:在國家五年計劃的交接時刻,召開水稻科學全國性論壇會議意義深刻,通過會議交流、討論水稻科研進展和現狀,為“十一五”及今后的水稻科研定位和具有重要的意義。浙江省科技廳農村處朱德其副處長也發了言。
會議安排了4場專題報告:中國水稻所所長程式華博士作“水稻遺傳育種學科發展報告”、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所長萬建民博士作“水稻分子育種學科發展報告”、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先國研究員作“水稻產業經濟學科發展報告”、揚州大學張洪程教授作“稻作技術研究學科發展報告”。上述報告引起與會專家的濃厚興趣和廣泛的贊譽。
會上,與會專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踴躍發言,一致認為:這次會議是全國水稻科研、產業界舉辦一次盛會,會議形式上有創新,會議內容充實,交流了研究思路,達成了廣泛共識,對大力推動我國水稻科研大協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最后,我所廖西元副所長對大會作了總結。他認為,通過這次會議,交流了思路,包括科技人員和領導的交流、專家間的交流;統一了認識,特別是加強水稻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認識;提出了今后一段時期稻作發展重點;明確了協作攻關與適度競爭機制關系。通過這次會議,我們將整合大家的意見,完善討論稿并向上一級部門提交;其次加強聯合攻關、創造條件、構筑平臺,為全國水稻科研大協作奠定基礎。
水稻所舉辦首次“中國水稻科技發展論壇”
中國農科院院長翟虎渠教授(前排右二)作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