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國
水稻研究所在浙江省諸暨市成功舉辦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研討暨稻田機械開溝現場會。浙江省內相關縣市農技和農機推廣部門專家、種糧大戶等100余人參加會議。
會議期間,
水稻所稻作技術發展中心主任朱德峰研究員等介紹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新模式與技術、工廠化育秧及機插秧機具、機械化插秧技術等。
與會人員來到諸暨市王家井鎮的水稻機插秧高產示范基地現場觀摩了稻田機械開溝作業。現場會上,由
水稻所和浙江理工大學聯合研發的XL1K22型稻田開溝機快速在每塊稻田開出一條條豐產溝。杭州蕭山區種糧大戶丁錦春甚至卷起褲角,在操作人員的指導下,親自下田體驗該開溝機械的性能,并準備購買該機具。
據悉,開挖豐產溝是南方稻區水稻生產環節中實現高產穩產的主要措施。通過開溝排水擱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特性,促進根系生長,優化水稻株型,防止水稻倒伏,提高水稻產量。長期以來,稻田豐產溝主要通過手工勞動。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出現了勞動力緊張,用工成本高的局面,依靠手工開挖豐產溝在很多稻區已難以實施,稻農期盼有方便實用的新開溝機具及技術,以實現稻田開溝排水擱田的機械化作業。此次展出的開溝機,性能優越,有助于促進當地水稻機插秧技術發展,實現浙江水稻生產技術轉型升級。(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