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揭示了lncRNA調控的蜜蜂單倍體雄性和二倍體雌性胚胎發育機制,填補了單倍體二倍體昆蟲胚胎發育調控機理的空白,為進一步評估危害因子影響蜜蜂胚胎發育奠定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與發育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
據團隊首席吳黎明研究員介紹,蜜蜂是單倍體二倍體生物,受精卵(二倍體)發育為雌性,未受精卵(單倍體)發育為雄性。胚胎發育是一個轉錄程序高度協調轉變的過程,當前研究多集中于對受精卵發育的解析,天然的單倍體未受精卵如何協調其基因組激活與調控尚不清楚。長鏈非編碼RNA (lncRNA)在單倍體二倍體生物胚胎發育中的調控功能也未見報道。
研究者分別采集了產卵后24小時、48小時和72小時的雌雄蜜蜂胚胎。在合子基因組激活 (ZGA)過程中,二倍體雌性和單倍體雄性胚胎轉錄本差異顯著,雌性胚胎出現三波典型的ZGA表達高峰,而雄性胚胎的基因組激活明顯較弱且被延遲。更值得注意的是,發現了數千個隨三個ZGA高峰而表達增強的lncRNA,其中 73% 是從內含子區域轉錄,65% 是雌性蜜蜂胚胎特有。另外,發現了雄性單倍體胚胎中特異表達的lncRNA,其中包括被研究過但并未報道與胚胎發育相關的 Nb-1 。以上發現提出了新的發育調控模型:內含子編碼了數千個 lncRNA,這些 lncRNA的表達被ZGA 觸發且具有二倍體胚胎特異性,在蜜蜂單倍體二倍體胚胎發育的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潛在功能。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楊宇暉)
原文鏈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ell.2021.690167/full
DOI:https://doi.org/10.3389/fcell.2021.69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