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
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芝麻新品種“中芝14”在湖北黃岡地區的千畝連片良種良法配套示范中,創造了平均畝產達144.5公斤的紀錄,每畝可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500多元。
“中芝14”于2006和2007年分別通過湖北省和全國芝麻品種審(鑒)定,具有產量高、含油量高、穩產性好、品質優良、適應性強的特性,在湖北、安徽、江西以及河南中南部均適宜種植。在全國芝麻區域試驗中,“中芝14”平均畝產77.22千克,比對照品種增產8.35%,含油量達57.5%;在生產試驗中,莖點枯病病情指數為4.71,比對照種品種低45.10%,表現出極強的抗病性。
據“中芝14”選育人趙應忠研究員介紹,為了加快芝麻科技成果推廣轉化,
油料所與黃岡市農業局合作,在團風縣、黃州區兩地開展了良種良法大面積示范。通過
油料所無償提供示范用種和深溝窄廂漬害防控技術以及病蟲草害防控技術指導,“中芝14”表現出長勢旺盛、結蒴多而密、耐漬抗病性強、成熟一致性好、種子大而白的特性。平均每畝實際收獲產量達144.5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46.8公斤,增幅達47.9%。按2011年白芝麻每公斤價格11元計算,每畝增加經濟效益達到514.8元,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找到了新途徑。(通訊員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