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麗云
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光志
時間:2004年12月2日下午1:30
地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4年,他們的名字與禽流感緊密相連,十幾年的技術積累,厚積薄發,讓肆虐的禽流感束手就擒,成為他們的“手下敗將”。而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他們也有不凡的表現。
幾次相約,終于見到了這支降伏禽流感的科技尖兵隊的隊長———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副所長、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光志研究員。當天早晨他剛從北京回來,在北京連著開了6個會議,沒來得及休息,就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聽說您在北京開了6個會,而且是連軸轉,能否透漏一下,您目前都在忙什么?
童光志:主要是在做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我們正在準備起草動物疫病防治方面的戰略報告。同時,我這次還帶去了實驗室最新研制的3個基因工程疫苗,并順利通過了新生物制品規程的審批。其中有兩個疫苗是關于禽流感的。我們實驗室在動物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方面,目前在國內有著非常強的優勢。
記者:那在國際上呢?我們的研究處于什么水平?
童光志:可以說我們的研究在國際上也是先進水平,至少是與國際同行平行向前發展的。在某一方面,我們甚至比國外走得快,比如禽流感方面,我們所提供的疫苗和診斷技術在今年禽流感防治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短期內就控制住了疫情。其中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是農業部指定的唯一可以在全國應用的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有效疫苗。這方面的研究還引起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剛通過的3個疫苗中還有1個是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在國際上也是領先的,國外目前還沒有這種疫苗。
記者:作為畜牧獸醫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你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是什么?
童光志:我們這個實驗室主要從事動物傳染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利用新的生物技術手段來研究針對動物傳染病的基因工程疫苗、診斷制劑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和致病機制。
記者:利用生物技術研究疫苗和常規研究比較起來有什么不同?
童光志:如果用常規方法研究的滅活疫苗,使用后可能會控制住疫情,但要想消滅病毒不可能。我們開發的這個基因工程疫苗就帶有一種標志,動物一旦注射免疫后,可以把免疫后的動物與自然感染的動物區分開來,然后逐漸把帶有強毒的動物淘汰掉,凈化動物群,就可以撲滅某種疫病。這僅是基因工程疫苗的其中一個優勢。
基因工程疫苗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它的安全性非常高。常規滅活疫苗用的是活的強毒來生產,大量培養活病毒相對來說不是很安全,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處理控制也比較嚴格,增加生產成本。
基因工程抗原在診斷方面也非常有優勢,可以區分開自然感染的動物和免疫過的動物。
此外,我們還開展病原分子流行病學研究。比如,禽流感病毒有很多亞型,有的致病,有的不致病,而H5N1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一旦傳染到雞身體里,就會發病死亡,死亡率高達100%。病原分子流行病學就通過比較大量的病毒基因組的序列,看看病毒的變異情況,以此做出預測是否能有新的變異病毒出現,為預防做好充分準備。
記者:看來,實驗室的主攻方向就是研究動物的流行病。
童光志:實驗室在基礎性研究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主要研究病原致病和免疫機制,為有針對性地開發疫苗奠定基礎。在研究動物之外,我們也在研究人畜共患病。今年東南亞發生禽流感,有些人也被感染死亡,我所禽流感國家參考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了禽流感病毒對鼠的致病性逐漸增加,鼠是哺乳動物,這就預示著禽流感病毒正在向哺乳動物擴張,我們的基礎研究就是研究它的發病機理是什么,它的基因怎樣變化才可以感染到哺乳動物。目前我們僅僅發現了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鼠,但還沒有導致哺乳動物的水平傳播,但我們應該對這種變化趨勢予以警覺。
記者:為什么你們研究的對象大多為雞和豬,其它動物較少?
童光志:因為我們國家養雞和豬的數量比較多。這兩種動物規模化養殖發展快,我國養豬的規模和數量是全世界最多的,養雞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規模化養殖,疫情一旦發生會傳播迅速損失慘重。
實際上,整個獸醫行業的主要問題就是傳染病。傳染病是影響畜牧業健康發展的最主要的障礙。規模化養殖能否產生效益,關鍵看傳染病能否控制住。所以我們主要精力用于研究那些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傳染性比較高的疫病。例如禽流感疫情被公布后,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僅貿易上受到限制,而且影響了旅游等其他行業,這種影響不僅巨大而且持久。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的研究對食品安全也有重大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被提升到人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又發現很多人的傳染病來源于動物,食源性傳染病的頻頻發生,讓食品安全顯得更加重要而迫切。
記者:所以這也更加顯示出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國民經濟以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童光志:是的。我們實驗室的長期目標就是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間接也為人類的公共衛生和健康做些貢獻。
記者:在去年的SARS疫情中,實驗室都做了哪些工作?
童光志:因為SARS是個新的傳染病,不知道是從哪兒傳染來的。當時懷疑是從動物中傳來的,所以我們參與的工作就是從動物身上去尋找SARS病毒。另外,后來SARS疫苗的動物實驗也是由我們實驗室來承擔的。相關的研究現在還在進行。
記者:今后實驗室有些什么新打算?
童光志:我們將繼續按國家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以貢獻技術和新產品為我國動物疫病的有效控制乃至消滅做出貢獻。屆時,也希望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繼續保持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鏈接
成果累累:馬傳貧疫苗世界唯一
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相繼研究雞新城疫病毒、雞傳染性支氣管病毒(冠狀病毒)、豬瘟病毒、豬病毒性繁殖障礙相關病毒等等。研制開發的馬傳貧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的一種動物和人類慢病毒病弱毒疫苗,在國內廣泛使用后使馬傳貧得到有效控制。因其卓越的貢獻,榮獲了國家自然科學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發明一等獎。實驗室與北京中監所共同研制的豬瘟疫苗,目前仍在全世界廣泛應用。
實驗室作為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畜牧獸醫生物技術學分會和中國免疫學會獸醫免疫學分會的依托單位,還定期主持召開有關的全國性學術討論會。據統計,建室15年來,實驗室共組辦學術會議13次,派出科研人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128人次,國際學術會議36人次,在會上發表特邀報告21人次。各種形式的特邀或專題報告擴大了實驗室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禽流感的研究方面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禽流感研究室已成為中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
近幾年,實驗室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523篇,其中在國外期刊發表論文30篇,有31篇論文為SCI收錄論文,編輯出版專著12部。
■編者按
提到獸醫,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為小貓小狗治病的寵物醫生。但在哈爾濱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有這樣一群專家,兩年來,他們的名字頻頻與SARS、禽流感一起出現。二○○三年SARS元兇“嫌疑人”果子貍接受他們的檢驗,二○○四年禽流感疫區的家禽注射他們的疫苗,而更多的、數不清的養殖社、畜牧場一直受益于他們的研究成果。當我們的記者走進這間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聽到了主任童光志的鏗鏘聲音:“我們實驗室的長期目標就是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同時也為人類的公共衛生和健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