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暨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科學防控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為大會作出重要批示。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論壇并作題為“建設現代植保 服務現代農業”的主題報告。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主持。中國科協副主席趙沁平、國際植物保護科學協會理事長諾頓(Geoff Norton)出席并致辭。來自農業部有關司局領導,9個省區市農業部門負責人,以及全國生產、科研、教學單位的1000多名植保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會議。
韓長賦在批示中指出,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成立50年來,一直秉承“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團結帶領廣大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開展學術交流、決策咨詢、科學普及等活動,為實現我國糧食生產“九連增”發揮了重要作用。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種植結構調整給我國植保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希望學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和人才智力優勢,以科學求實的態度、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推進植保科技創新,大力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科學綠色防控,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余欣榮強調,建設現代植保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及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大舉措,也是適應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變化的客觀需要,更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途徑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余欣榮要求,各級農業部門和植保科技工作者必須著眼現代農業發展大局,突出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傳統植保向現代植保跨越式發展:一要推進植保科技創新與應用,著力解決科學防病治蟲難題;二要加強重大病蟲監測預警,構建數字化平臺,實現網絡化管理;三要加強重大病蟲應急防控,建立物資儲備和使用制度,確保重大病蟲不暴發成災、疫情不惡性蔓延;四要推進病蟲綠色防控,建成一批有影響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五要加強現代植保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植保執法監管、社會管理和指導服務水平;六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植保立法進程,為現代植保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
吳孔明院士為大會致歡迎詞,并作了題為“氣候和耕作制度變化對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的主題學術報告。他提出,建立現代植物保護體系應從5個方面入手,即建立不利于重大病蟲害流行的農業生態系統,發展高效綠色的防控措施與技術,實現及時準確的預警與測報,建設快速過硬的專業化防控隊伍以及形成區域間防控聯控機制。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2012年度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和“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2012年度共有5位專家獲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終身成就獎,21個項目獲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0項、科普獎1項)。其中,中國農科院
植保所張澤博研究員和郭予元院士獲得終身成就獎;
植保所等單位主持完成的“小麥黃矮病病原鑒定、抗原篩選及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和“生物農藥武夷茵素的創制及應用”兩項成果獲得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據悉,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掛靠在中國農科院
植保所,現擁有2萬名會員、17個分支機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科協、農業部的領導下,學會團結和動員廣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堅持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決策咨詢、科學普及、科技評價、人才舉薦和繼續教育活動,為促進植物保護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促進植保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應用、促進植保科技人才的成長與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于學會工作成效顯著,先后榮獲中國科協“全國先進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先進獎”、“學術交流先進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