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牦牛資源與育種創新團隊研究發現,隨著牦牛性成熟的完成,牦牛睪丸的甲基化水平逐漸增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N6-甲基腺苷是真核生物中最突出的信使核糖核酸修飾,近年來,研究證實了N6-甲基腺苷在植物和酵母的發育過程中的潛在調節作用。然而,m6A甲基化修飾是否參與以及如何參與哺乳動物的性成熟過程的研究尚未見諸報道。為了研究牦牛睪丸性成熟過程中m6A修飾的調控機制,項目收集了性成熟前后健康的牦牛睪丸,通過切片觀察其結構上的差異,并使用MeRIP-seq獲得了整個睪丸組織的m6A修飾圖譜。通過比較實驗對象性成熟前后的m6A圖譜,分析m6A甲基化在牦牛性成熟中的調節作用。
研究發現,牦牛性成熟前睪丸組織中僅可觀察到精原細胞和少量初級精母細胞,而性成熟后可觀察到不同成熟階段的生精細胞。對甲基化相關的調節酶以及睪丸組織的整體甲基化水平檢測后發現,牦牛睪丸的甲基化水平在性成熟后增加。差異甲基化峰主要集中在外顯子區域,其次是3'UTR,最后是5'UTR區域。 KEGG通路分析表明,同源重組、Notch、生長激素合成等信號通路參與了牦牛睪丸的發育成熟。研究結果表明 m6A 修飾在牦牛性成熟過程中參與了睪丸信號通路等的調節作用。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現代農業(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資助。(通訊員 白雪)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89/fcell.2021.755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