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鄭楠博士率領的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在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檢測關鍵技術上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嬰兒配方食品中痕量黃曲霉毒素B1的超靈敏檢測。該關鍵技術的突破,為保障嬰幼兒配方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檢測手段。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4年第6期上發表。
黃曲霉毒素B1(AFB1)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定為一級致癌物,開發高靈敏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方法是國際關注的重點。由于食品基質復雜,為了提高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檢測靈敏度,鄭楠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實時定量PCR的核酸適配體傳感器,實現了嬰兒配方食品中痕量黃曲霉毒素B1的超靈敏檢測。該傳感器利用黃曲霉毒素B1適配體對AFB1進行識別,利用實時定量PCR對黃曲霉毒素B1適配體的互補DNA鏈進行擴增作為信號輸出(見圖A),從而實現對AFB1的識別和檢測。適配體互補鏈作為PCR擴增的模板可以大幅度提高檢測靈敏度,使得該方法對AFB1檢出限最低可達2.5×10
-8 mg/kg,是迄今為止檢測AFB1最靈敏的方法(見圖B)。同時,該傳感器對AFB1具有很強的特異性,其他可能共存的霉菌毒素不會對檢測造成干擾(見圖C)。(通訊員 鄔震坤)
相關鏈接: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566314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