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結碩果 科研教育譜新篇
8月17-2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韓惠鵬率中國農科院代表團赴臺灣大學訪問交流,參加了“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科研與教育研討會”,就兩岸農業科研與教育領域展開交流合作。
開幕式上,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在致詞時說,第四屆海峽兩岸農業科研與教育研討會的順利舉辦是臺大的一件大事,隨著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希望兩岸專家充分利用研討會這個平臺,加強溝通,使兩岸三方農業科研與教育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韓惠鵬在致辭中說,中國農科院的科研與教育工作已經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兩岸的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希望專家們能夠把握機遇、增進了解,提高會議的實效性。
會上,來自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鄭永權、資劃所周清波、哈爾濱獸醫所蔡雪輝和草原所侯向陽4位專家分別圍繞植物病蟲害防治、環境再利用與可持續發展、動物生產和鄉村建設與再生4個主題作了發言,得到了與會嘉賓的一致好評。
本次會議在分組討論階段取得了豐碩成果,各小組圍繞大會主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在研究生短期交流互訪、建立安全農業、生物質能源利用、設施農業開發、動物疾病口服疫苗開發、獸醫人員培訓、動物醫院合作、農業推廣體系與人才培育等領域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特別是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與中興大學在前期溝通的基礎上,決定圍繞“陸地典型天然生態系統的維持機制:基于物種共存與關鍵物種作用的研究”,聯合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生物多樣性”領域延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成為本次會議第一個付諸實施的合作項目,這也標志著兩岸農業科研領域的交流取得了實質性成果。會上,臺灣大學徐源泰院長表示將拿出100萬新臺幣作為兩岸合作的啟動資金,切實將合作落到實處。
會后,大陸專家還參觀了臺大動物醫院、圖書館、研究生工作室等設施,對臺灣地區的人才教育與科研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據悉,“海峽兩岸農業科研與教育研討會”自2011年至今,在兩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已順利舉辦了4屆。4年間,兩岸專家充分利用研討會這一平臺,通過持續的交流與溝通,由陌生到熟悉、由初步交流到深入合作,彼此之間建立了信任和友誼,推動了兩岸農業科研與教育領域的合作發展,得到了中國農科院、農業部等上級部門的肯定和認可。第四屆由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和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三方共同舉辦。下一屆研討會擬定于明年8月在內蒙古舉辦,由中國農科院草原所協助承辦。
來自作科所、植保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15個院屬單位的19名專家參加了會議。(通訊員 王仕龍)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