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揭示了葡萄馴化過程中的基因漸滲歷史,研究為葡萄基因組設計育種提供理論參考。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研究首次利用機器學習手段,結合群體遺傳學方法揭示了葡萄單一馴化起源,以及后續馴化過程中來自歐洲野生近緣種到釀酒葡萄的長期漸滲歷史。對漸滲發生的時間、強度、模式、生物學效應和育種意義進行了詳盡的解析。研究發現漸滲區域富集了芳香化合物合成的相關基因,證明歐洲野生葡萄是改善栽培葡萄風味的重要資源。研究同時發現,基因漸滲引入了大量的有害變異和結構變異,并主要以雜合態的形式隱藏在葡萄基因組中,增加了遺傳負荷,帶來了潛在的育種成本。
該研究增進了對葡萄馴化過程基因漸滲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漸滲區域在葡萄進化和改良中的作用機制, 為葡萄野生資源的利用和葡萄基因組設計育種提供理論支持。(通訊員 馬昕怡)
原文鏈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220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