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緊密聯系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實踐,各抒己見。會上新思維、新思想、新觀點頻現,形成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與會專家認為,新型城鎮化將成為推進產業結構戰略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契機,要深入發掘新型城鎮化的本質。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堅持以中小城市為主,關鍵是產業發展,把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作為重點,帶動農民市民化,帶動農業與農村發展。新型城鎮化應該走資源節約型道路。
專家認為,未來5-10年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農業勞動力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速度會加快,農業現代化比城鎮化具有更大的緊迫性。今后10年我國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關鍵在于能否通過勞動生產率和收入水平的同步提高來縮小城鄉差距。優質農民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大量流失對農業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應當以進入有要求、經營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職業有尊嚴作為職業農民培養的目標,從而使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專家認為,當前農民市民化問題的實質是生活承受能力問題,市民化成本主要來自農民進城以后的住房、就業、子女教育和社會保障。應高度重視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在農民市民化過程中,農民土地的征收補償要從農民生計著眼、從融入城鎮著手。
專家認為,城鎮化對糧食安全和大宗農產品供給的影響不容忽視,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帶來了巨大的糧食安全壓力。在城鎮化背景下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將農業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保證糧食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安全。
專家認為,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通過城市化把人口從農村集聚到城市,對土地實施規模經營、以土地絕對地租的增加來支付城鎮化產生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應該總結經驗教訓,走一條適應新型城鎮化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農業經濟問題雜志社社長李玉勤等專家參加會議(通訊員 曹新明)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