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闡釋了球毛殼菌優化棉花連作土壤的作用機制,發現球毛殼菌可以增加連作棉田土壤細菌群落物種豐度和多樣性、提高土壤酶活性、調節土壤養分平衡。該研究為新疆連作棉田土壤改良和治理提供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工業作物與產品(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上。
新疆是我國棉花主要產區,由于長期連作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質衰退,導致棉花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制約著新疆棉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球毛殼菌CEF-082是棉花內生真菌。前期研究表明,以滴灌的方式在棉田施入球毛殼菌CEF-082,能夠有效地減輕棉花黃萎病的發生。但球毛殼菌CEF-082對棉田土微生物群落組成、酶活性和養分的影響尚不明確。
該研究發現球毛殼菌CEF-082可顯著增加新疆連作棉田土壤細菌群落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真菌與細菌之比,提高土壤酶活性,調節土壤養分平衡,降低土壤碳氮比,并顯著降低土壤中多種病原真菌的物種豐度,增加土壤有益細菌的物種豐度。結果表明,施用毛殼菌CEF-082對棉田連作土壤微生態恢復有積極作用。該研究進一步指出,土壤中單一施用球毛殼菌CEF-082易受環境影響,配合其他生防菌和營養物質共同施用,改良土壤效果會更穩定。利用該研究結果,科研團隊已經研制出以球毛殼菌CEF-082為核心的適合新疆棉區使用的復合微生物菌劑“中棉菌樂土”。該研究結果對棉花可持續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indcrop.2023.11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