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0日,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肖世和被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
肖世和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小麥育種有關研究。每當關鍵農時,都深入各地麥田,聽取農戶反應,組織有關專家提出技術意見,并向農民印發技術明白紙。在低溫雨雪冰凍、特大地震災害和罕見旱情發生時,他都出現在第一線,積極組織和帶領有關專家各司其職,為我國的糧食安全貢獻著自己的綿延之力。
2004年以來,肖世和作為農業部農業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小麥首席專家,常年奔波在糧食主產區,深入到小麥總面積占全國五分之一的103個小麥示范縣,與隸屬地市以上農業科研單位、有關農業大學和省地縣三級農技推廣部門的800多位技術專家一起,遴選出4900多名技術指導員,培養了97300個科技示范戶,面對面、手把手地進行小麥生產技術指導,并通過他們輻射帶動了近200萬普通農戶,促進小麥連年豐收,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通過該工程的有效實施,增強了農民依靠科技發展生產的意識,提高了科技人員服務農民的水平,通暢了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實現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肖世和也被中宣部等14部委聯合表彰為全國100名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之一。
2007年底,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肖世和及時組織有關專家在18個省(市、自治區)開展小麥產業發展調研,了解糧食連年增產以后不同技術用戶的發展需求。同時明確提出:將分區域研發我國小麥主產區單產水平提升和水肥資源高效利用的關鍵技術作為主要任務,帶動各學科和各級專家針對生產需求開展科技創新,并直接指導39個小麥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分別承擔周邊4~6個縣的小麥生產技術服務,共計覆蓋196個縣,2008年其小麥播種面積已達11157萬畝,約占全國小麥總面積三分之一。
過去五年,肖世和的足跡遍布我國小麥產區。為落實有關工作,有的示范縣他一年中就去了4次。他勤奮敬業,對工作充滿激情,對農民充滿感情,不僅要求各級專家和技術指導員廣泛開展農情調查,本人也深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每到一縣都要走訪農戶,查看大田生產,對全體技術指導員開展小麥技術培訓和指導,有時還直接給農民講課,面對面為農民答疑解惑。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不少示范縣的農民這樣說,通過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讓我們見到了真正受歡迎的專家。2005年春大面積小麥凍害、2007年暖冬造成小麥旺長、2008年初發生低溫雨雪冰凍、2009年初出現罕見旱情時,他都及時深入一線,組織技術人員提出減災辦法,并落實到生產中去。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時,他正在四川什邡組織小麥品種測產,災后第一時間根據目擊情況向農業部提出了保障農機油料、增供防疫藥具等穩定當地農業生產的針對性建議。
肖世和的移動電話號碼在互聯網和農民日報上公開,技術人員和農民在需要時,都能立即找到他并得到滿意的答復。2008年四川閬中農民反映小麥成熟不結實、安徽濉溪農民查詢麥苗不正常發黃原因、河南商水技術指導員咨詢技術推廣獎勵、陜西鳳翔技術指導員詢問發表推廣工作論文辦法等等,都得到及時解決和幫助。肖世和也從在各省實地考察結果和電話反應問題的頻率中認識到,技術人員和示范戶在提高了主要病蟲害識別和預防技術水平后,還需要加強學習小麥營養缺陷的診斷和災害補救技術,及時組織有關專家開展系統研究,并編寫了圖文并茂、簡練易懂的《冬小麥減災穩產技術手冊》,受到各地歡迎。
肖世和1992年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曾育成“中麥”系列小麥新品種4個,已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次。今天,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已被國家列為常規性基礎工作,而作為領軍科學家的肖世和,又向我們描述了一幅在現代農業科技指引下,千萬農民正走向日益富足的壯闊圖景。
分享到
作物科學研究所肖世和榮獲中央國家機關五一勞動獎章
發布時間:2009-05-27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機關黨委|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