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和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聯合舉辦的“2019年中國·烏蘭察布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及現場觀摩會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舉行。由中國農科院組織開展的“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內蒙古烏蘭察布示范基地平均畝產3200公斤,經濟效益增加15%以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巡視員陳友權、鄉村產業發展司副司長刁新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劉恒新,烏蘭察布市長費東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許發輝,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張友軍、國家馬鈴薯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孫日飛等出席會議。
項目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介紹了中國農科院協同創新項目“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的主要進展和成效。該項目由蔬菜花卉所牽頭,聯合院內3個研究所和各省市相關單位,協同生產和加工企業,研發了綠色優質新品種篩選、健康脫毒種薯繁育、水肥一體化精準微灌、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遙感數字化監測、全程機械化和主食化加工技術等7項核心技術,并集成了華北節水高效、西北全產業鏈和中原高效設施栽培等6套綠色發展技術模式。在主產區建立綜合示范基地9個,核心面積5300余畝,初步形成“七核六區九地”馬鈴薯綠色發展新模型。烏蘭察布核心基地500畝,主要示范了華北馬鈴薯節水高效綠色發展集成技術模式,平均畝產3200公斤,比普通滴灌畝增產16.36%,化肥施用量減少20%,經濟效益增加15%以上。
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攻關聯合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育成的68個優新品種也在該核心基地同步示范,這些品種的推廣應用有望緩解我國馬鈴薯品種結構性缺乏的問題,將為國家良種繁育基地提供優質品種。同時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與烏蘭察布農業科學院合作,成功建立了馬鈴薯首席專家工作站并全面開展研究。
烏蘭察布市政府、中國農科院有關領導和專家以及政府部門、業界人士、專家學者、龍頭企業、薯農、合作社相關代表400余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曹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