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糧食作物真菌病害監測與防控創新團隊研究發現,玉米在遭受鐮孢莖基腐病脅迫時招募芽孢桿菌作為核心抗病菌群抑制病害。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微生物組(Microbiome)》上。
玉米莖基腐病是一種在我國各大玉米產區均有發生的土傳病害,病原菌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和莖基部,在生產上防治難度大。挖掘和利用玉米微生物組中的抗病微生物資源是一種更加綠色高效的防治手段。
該研究發現,在禾谷鐮孢脅迫下抗病玉米能重塑其微生物群落,并招募三種不同類型抗禾谷鐮孢表型的芽孢桿菌。試驗證明,三種類型芽孢桿菌合成菌群均能提高玉米對鐮孢莖基腐病的抗病作用,其中無直接拮抗作用的芽孢桿菌合成菌群可通過誘導酪氨酸脫羧酶1(TYDC1)的表達,促進小檗堿的生物合成,從而達到抑制病害發生的作用。該研究闡明了芽孢桿菌作為核心微生物菌群抗玉米鐮孢莖基腐病的作用機制。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郭建英)
原文鏈接: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0168-024-0188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