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技術轉移中心研發建設的“農業國際合作知識成果服務平臺”通過驗收。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中心主任蔡輝益對平臺建設情況的匯報,對課題建設的重要成果“農業技術價值評估系統”給予了充分肯定。專家們一致認為,該課題內容豐富,思路新穎,通過農業國際合作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的建立與推廣應用,將推進構建農業技術轉移全程價值鏈,可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知識產權服務提供技術支撐,為農業技術交易提供服務,填補了我國農業技術轉移領域的空白,具有很強的示范推廣價值。
據介紹,農業技術價值評估系統以強大的農業科技資源數據庫為支撐,結合不同農業領域的技術形態特征,分為農業專利技術、農業非專利技術和植物新品種3個子系統,較全面地覆蓋了農業科技成果的全部類型。系統采用了預期收益法、成本法以和預期收益-成本法等國際上成熟的評估方法。評估過程充分考慮到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法律風險、經濟因素及成本因素等,同時緊密結合現行科學的資產評估理論,評估數學模型與參數的科學設置成為用戶獲取合理價值的核心保障。系統界面設計人性化,使用方便,用戶只需通過“注冊登錄?選擇評估方法?選擇評估技術?填寫參數?提交”等操作,系統便可通過后臺數秒鐘的評估計算運行,即時提交出可供在線打印的“評估報告”。
此次通過驗收的“農業國際合作知識成果服務平臺”是技術轉移中心承擔北京市科委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的重點開發項目。該平臺借鑒國內外知識產權服務發展與建設經驗,建成“農業科技資源”知識產權數據庫,數據量達150余萬條,涉及種植業、畜牧業、林業、農業投入品等分類1000多項,為社會各界和企業提供政策法規咨詢、市場開拓、合作交流等系列服務。平臺已獲得3項國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證書并已申請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