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河北石家莊組織召開的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2019年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2018年底,我國保存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已突破50萬份,達到502307份,保存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國家種質庫長期保存資源435550份,43個國家種質圃保存資源66757份。
會議高度評價了在全國協作下,2018年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一是資源保存總量突破50萬份。新收集各類資源9704份,入國家庫圃資源10485份,長期保存資源總量達502307份。二是鑒定評價富有成效。完成23092份種質的基本農藝性狀鑒定,并評價篩選出781份特性突出的優異種質,為作物育種和農業科技原始創新提供了新的基礎材料。三是資源得到妥善保存。完成庫圃種質資源活力監測12640份,及時更新復壯活力低、長勢弱、病害嚴重的種質10022份,確保了國家庫圃資源的安全保存,為分發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四是資源有效利用成效顯著。通過在線公布優異種質目錄、田間展示及定點定向服務等方式,向種業創新、基礎研究等提供種質資源36792份,支撐或服務于各類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產業技術體系402個、育成品種85個、國家獎2項、省部級獎12項、重要論文355篇、著作23部,對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地方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會議指出,種質資源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樹立“種質資源是國家的財富”的認知,要在“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過程中作出應有貢獻。同時也指出外部條件變化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庫圃要積極總結經驗和有效做法,繼續推進種質資源專項工作。
劉旭院士在會議上強調,建成種質資源強國須有三大標志,在資源研究上有重大新理論產生,在資源保存數量與質量上達到世界第一,在產業支撐等方面須有巨大貢獻。資源工作者要敢于創新,不斷攻克資源研究工作中的新問題,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對得起國家和人民賦予種質資源工作者的使命。
大會還邀請專家做專題報告及項目匯報。與會代表圍繞“專項規范化管理和種質資源有效利用”的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有關人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以及來自全國58家農業科研院校160多位種質資源專家參加會議。(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