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反芻動物營養與飼料創新團隊揭示了日齡和日糧變化對山羊羔羊消化道解剖結構和組織形態發育的影響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奶業科學(Journal of Dairy Science)》上。
我國山羊年出欄1.5億只,占世界總出欄量的1/3。掌握山羊羔羊的胃腸道(瘤胃、腸道)解剖和形態學發育規律對于深入理解其消化吸收功能的建立過程、優化飼養管理策略以提升生產性能有重要意義。然而,山羊羔羊斷奶期間消化道形態發育隨日齡和日糧變化的規律尚未研究清楚。
該研究以山羊羔羊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日齡(1、7、14、28、42、56、70、84日齡)和日糧變化(母乳、開食料)對山羊羔羊生長性能、器官和胃腸道形態發育的影響。研究發現斷奶后胴體絕對生長量和屠宰率低于斷奶前,表明斷奶應激的存在;從斷奶前到斷奶后瘤胃器官和組織形態快速發育,固體飼料在促進瘤胃發育中顯示出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形態的發育則主要在斷奶前的早期階段,表明母乳消化對小腸發育的關鍵作用;而斷奶后腸道形態演變可能與瘤胃發育有關。胃腸道的組織形態隨日齡逐漸發育成熟,尤其是在固體飼料飼喂期間得到增強,建議在4周齡前補飼固體飼料以利于羔羊胃腸道發育。
該研究得到了內蒙古重點研發計劃、科技興蒙合作引導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168/jds.2021-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