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磷降解酶制劑”研究成果新聞發布會暨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與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技術轉讓簽字儀式5月25日在北京森根國際大酒店舉行。出席會議的有:農業部科學教育司石燕泉副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雷茂良副院長、范云六院士等領導、專家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導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15家新聞媒體和有關單位代表60多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局袁學志副局長主持了新聞發布會和技術轉讓簽字儀式。
項目主持人、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伍寧豐研究員向來賓介紹了“有機磷農藥降解酶制劑”研究成果。她說,在范云六院士的帶領和指導下,我們經過五年多日以繼夜的工作,應用生物技術成功地利用酵母高效表達了有機磷降解酶,表達量達到6g/L,這是國內外目前報道的有機磷降解酶最高的表達量。表達有機磷降解酶的重組酵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無抗藥性標記,培養過程中不分泌有毒物質,而且有機磷降解酶分泌到胞外,簡化了酶的后加工工藝,降低了成本,并在中試水平上確立了生產有機磷降解酶的穩定發酵工藝。2006年3月14日,由農業部委托組成的專家鑒定委員會對該項目進行了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這項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創新成果,可從解決食品安全延伸擴大到解決生態環境安全,對我國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與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毅分別代表轉讓方和受讓方在技術轉讓合同書上簽字,雙方表示,要充分發揮雙方技術和市場運做兩個方面的優勢,強強聯合,密切合作,加快該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使有機磷降解酶制劑產品盡快投放市場,及早地送到千家萬戶的手里,并將“有機磷農藥降解酶制劑”起名為 “比亞”降解酶,預計在今年年底正式投產。
農業部科學教育司副司長石燕泉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雷茂良作了重要講話。石燕泉副司長說,農藥是現代農業不可缺少的生產資料,其中有機磷農藥是應用較廣泛的一類,一直在國內外大量生產并大面積使用。有機磷農藥真正用于毒殺病蟲害的量通常僅占施用總量的很少部分,其余大部分的農藥都直接進入土壤、水和空氣,導致蔬菜、瓜果及動物性食品上的農藥殘留增加,造成了環境和食品的污染,同時,給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創匯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機磷農藥降解酶制劑”的研制成功,不僅為大量廉價生產有機磷降解酶制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于有效解決有機磷農藥污染環境和食品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突破了技術方面的貿易壁壘,為解決我國農產品出口創匯,增加農民收入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機磷農藥降解酶制劑”的研制成功,還探索了出了一條科研單位與企業快速結合,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的新路。希望技術轉讓方和受讓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將有機磷降解酶制劑產品做大做強,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加快完善工藝技術,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盡快將產品推向市場,造福于人類。雷茂良副院長首先對“有機磷農藥降解酶制劑”研究成果和技術轉讓成功表示祝賀,他說,生物技術研究所成立20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全體科研人員艱苦奮斗、不斷拼搏、努力創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們的研究單位、我們的科研人員不但要在理論上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而且要緊緊圍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創造我們的成果,直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在這方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定位是正確的、準確的。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很具有戰略發展眼光,能與生物技術研究所一拍即合,說明企業對市場很敏感??蒲谐晒霓D化,市場的開發,僅靠科研單位不行,要與企業結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才會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相信這一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為我國的生態安全、食品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后,項目主持人伍寧豐和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毅回答了有關記者的提問,范云六院士接受了有關新聞單位的采訪。
生物技術研究所科技開發中心
生物技術研究所林敏所長與北京佳農新貿易發展有限公司丁毅董事長
分別代表轉讓方和受讓方在技術轉讓合同書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