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產地環境識別與控制創新團隊在蜂蜜真實性識別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了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中存在顯著差異的6種揮發性物質,為我國中蜂蜂蜜的真實性識別提供了物質基礎。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農業食品化學(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上。
抓好產業扶貧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大力發展中蜂產業,以產業扶貧為主,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對增加蜂農收入、助推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據周金慧研究員介紹,我國中華蜜蜂主要以藥用植物等天然植物作為蜜源,且產量較低,因此導致流通領域的中華蜜蜂所產蜂蜜(中蜂蜂蜜)價格約是意大利蜜蜂所產蜂蜜(意蜂蜂蜜)的3-10倍,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不法商販將意蜂蜂蜜摻至中蜂蜂蜜中或完全采用意蜂蜂蜜冒充中蜂蜂蜜進行銷售,不利于我國蜂產業的健康發展。
該研究利用非靶標代謝組學技術和靶標定量技術相結合的手段構建指紋圖譜和化學計量學模型;同時,篩選潛在特征標志物并對蜂蜜中標志物進行靶標定量,利用來源不同產地的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真實樣品進行驗證,最終確定1-壬醇、1-庚醇和苯乙酸乙酯為中蜂蜂蜜的特征標志物,苯甲醛、庚醛、苯乙醛為意蜂蜂蜜的特征標志物。該研究提出了中蜂蜂蜜真實性鑒別的新方法,為我國蜂蜜真實性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為中蜂蜂蜜標準制定提供了借鑒。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現代農業(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蜂業提質工程資助。(通訊員 謝文聞)
原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9b0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