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11日,為了交流“十二五”以來我國玉米病蟲害防控技術的研究進展,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和中國農業科學院
植物保護研究所聯合主辦了以“瞄準玉米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實現有害生物防控技術新突破”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玉米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專家論壇。
論壇邀請了中國農科院
植保所、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以及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究室的崗位專家13人作了大會報告,27位專家和研究生作了分組報告,介紹了我國玉米病蟲草害發生趨勢和防治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方向。論壇還圍繞我國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策略和關鍵技術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并通過座談形式與基層同志深入交流了品種抗性評價與審定工作發展動態、育種工作如何協調品種抗性與高產兩個性狀優勢、玉米穗期害蟲與穗腐病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玉米粗縮病防治技術、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技術、地下害防治技術以及近年來的新發病蟲害發生與防治等疑難問題和解決方案。
據悉,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已經超過5.68億畝,年產量2.08億噸,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品種,約占我國糧食總產的35.3%,玉米生產直接關系著我國糧食生產安全。但是,近年來玉米生產過程中遭受到了粘蟲、玉米螟、二點委夜蛾、地下害蟲、玉米粗縮病、大斑病、穗腐病等病蟲害的危害,每年玉米病蟲害發生面積超過11億畝次,嚴重影響著我國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專家一致認為,隨著玉米全程機械化、免耕、秸稈還田、高密度種植技術的推廣,病蟲草害發生規律已有明顯變化,玉米安全生產面臨著新的挑戰,生產一線對防治技術也不斷提出新的需求。為此,國家應進一步組織和投入更大的研發力量,加強在新栽培制度下的重大病蟲害和新病蟲害發生監測和流行規律研究,大量篩選與利用多抗性品種資源,開發適合現代耕作技術需求的高效、實用的綠色防控的技術產品,為我國玉米安全和可持生產作出更大的貢獻。(通訊員 孫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