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召開了以“直面新常態,迎戰十三五”為主題的作物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作科所原老領導辛志勇、杜振華、婁希祉、常汝鎮、方嘉禾,以及全體現任所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各系(中心)主任、領域專家共71人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所黨委書記張保明主持。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圍繞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創新發展必須解決的學科體系、重大命題、人才團隊、平臺基地、運行機制,重大成果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獎勵、職工待遇,以及加強研究所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科研氛圍等議題踴躍發言、建言獻策,并進行了深入討論。
關于作科所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挑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作科所經過10年發展在學科體系、人才隊伍、平臺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基本建成了以作物種質資源學、遺傳育種學、分子生物學、栽培與耕作學、生物信息學和谷物質量安全6個學科領域,以小麥、玉米、大豆、水稻、雜糧等5大作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體系。但是目前作科所的發展面臨外部和內部的兩大挑戰。外部面臨3個方面挑戰:一是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科研組織形式將發生重大變化;二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面臨公益一類還是公益二類的選擇;三是作為種業科技成果權益比例試點單位,如何與公益性事業單位職能改革相協調。內部面臨人才、平臺創新文化等方面的挑戰。
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快作科所發展的建議。首先,全所上下要進一步提高對創新工程重要性的認識,頂層設計不同階段的重點任務與目標,通過創新工程的實施,探索建立學科創新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不斷完善學科體系,盡快適應科技體制改革及相應組織形式變化。同時要突出重點,加強生物技術與育種、資源的有機結合,拓展基因組學應用研究領域(資源、育種、生理學等)。要加強創新團隊建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并重,繼續強化優秀青年人才培育計劃的實施,鼓勵培養年輕人;要強化國家重大科學工程與轉基因技術中心科技服務能力,提升玉米研究中心的協同創新力,推動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國家種質庫等重大科技平臺,繼續完善順義基地、海南基地和新鄉基地等的設施條件。要充分利用種業權益比例試點單位契機,加強品種、材料、基因、技術、專利等成果轉讓。要積極探索途徑,提高職工福利待遇。繼續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和諧、向上、勤奮、共贏”的氛圍,實現研究所的可持續發展。
作科所所長萬建民在總結講話中強調,在新形勢下,作科所需要深入研討,謀劃未來5-10年作物科學領域重大命題,重大產品的凝練與集成、重大技術的產出、重大成果的示范推廣與轉化;注重知識產權保護與轉化;要盡快成立知識產權管理與成果轉化處,結合種業科技成果權益比例改革試點,加強成果轉化工作;面向生產實際和重大科學問題,增強理論與方法原始創新能力,爭取在未來10年內建成引領全國、并行國際、部分領先的世界一流研究所。 (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