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油菜生產再獲豐收,夏收菜籽總產1348萬噸,比上年增加45萬噸,增長3.4%。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長、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研究員介紹,由于受到國外進口大豆、棕櫚油等廉價油料的沖擊,加上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我國油菜生產在2011年度出現了短暫下滑。為提高科技支撐能力,我國油菜科技工作者積極開展科技攻關,隨著高產、抗病等優良品種和機械化、輕簡化等先進種植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不斷加大,近兩年我國油菜生產不斷發展,2013年油菜生產實現了單產、面積、總產和含油量“四增長”。
“三高”油菜品種研發與推廣獲突破
作為我國油料科技國家隊,“十一五”以來,油料所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示范推廣力度,從產業需求和科研實際出發,提出了引領和支撐我國油菜產業以高產、高抗、高效和機械化為核心的新的跨越發展的目標。圍繞新的目標,油料所已培育出中雙11號、中油雜11、陽光2009等高產、高抗、高效和適于機械化的油菜品種。
2008年通過國家審定的中雙11號,集高油、高產、高抗、優質和適于機械化種植等特點于一體,已在長江流域推廣1300萬畝以上。該品種含油量高達49.04%,比長江流域一般推廣品種高5個百分點以上,相當于每百公斤菜籽能比一般品種多榨5公斤菜籽油。該品種國家區試平均畝產167.23公斤,平均畝產油量達82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增產6.31%。其所具有的強抗倒伏、高抗裂角、抗病性強和成熟一致性好等特點,使其成為我國目前最適合于機械化收獲的油菜品種。由于出油率高、品質優異和適于機械化生產,一些龍頭企業通過對中雙11號實行免費供種和加價收購,調動了農民種植積極性,創造了企業、農民和消費者三贏的局面。
據了解,“十一五”以來,油料所新培育出中雙和中油雜等系列高產、高抗、高效油菜新品種28個,在全國年均推廣3500萬畝左右,覆蓋全國油菜種植面積的35%左右,為推動我國油菜品種更新換代、提高油菜單產和含油量水平以及促進優質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技術集成示范助力增產增效
油料所已主持獲得14項油菜研究領域的國家級獎勵,占全國油菜領域國家級獎勵的40%,這些成果涉及遺傳育種、栽培生理、質量檢測、產品加工等領域。為充分發揮科技成果在促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油料所積極圍繞“三高”品種開展先進適用生產技術的研發、集成組裝和示范推廣。
油料所作為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和首席科學家單位,聯合有關單位協同攻關,改變了長期以來品種、栽培、土肥、植保、機械裝備各領域各自為戰、各技術環節相互脫節的局面。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發出集品種、農藝技術、農機裝備于一體的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并依托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各試驗站,形成了覆蓋長江流域上中下游及黃淮主產區的示范推廣網絡。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可使油菜耕播和收獲效率提高50—80倍,獲得了種油大戶的青睞,大幅輕油了菜生產勞動強度,提高了油菜生產效益和農民種植積極性。
結合農業部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計劃,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依托油料所組織各功能研究室、試驗站開展產業技術需求調研和技術研究、集成、推廣,凝練提出了生產急需的10項產業技術,即早熟“三高”品種、適時早播、開溝防漬、封閉除草、配方施肥、機械播栽、密度調控、“一促四防”、分段機收和產地加工技術。這些技術的集成應用,為促進油菜生產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規模化、標準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油料所在油料質量檢測、產品加工等研究領域也獨樹一幟,近年針對產業所需研發分別獲國家科技獎勵的油菜品質快速檢測、雙低油菜全程質量控制、菜籽低溫冷榨及蛋白深加工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油菜生產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立足長遠搶占科技制高點
油料所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油料中期種質資源庫,其中保存來自世界各地的油菜種質資源近萬份。依托豐富的種質資源,油料所積極開展高產、抗病、抗倒、養分高效等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同時,精選遺傳多樣性的基因資源,開辦油菜基因資源“超市”,免費提供給全國育種機構利用。
為占領國際油菜科技競爭制高點,油料所在世界發起并領銜油菜、甘藍基因組測序,開展高油、高產、抗病等重要農藝性狀功能基因克隆,使我國油菜基礎研究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油料所應用現代生物技術聚合優異性狀,選育出了一批高產、高油、抗病、早熟和適于機械化生產等優異性狀的油菜新品系。其中新品系YN171含油量達64.8%,創造了新的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紀錄,使我國保持了在高油及抗病育種等方面的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新品系的利用,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油菜品種的換代升級和油菜生產的發展。(通訊員 余波)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