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18日,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
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蔬菜花卉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第二屆國際農業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市召開。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院士,《自然•遺傳學》雜志主編邁爾斯•阿克斯頓共同主持了會議。
李家洋指出,基因組學作為生命科學領域蓬勃發展的新興學科,在農業基礎生物學研究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同時也為生物種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他強調,本次大會的召開將推動農業基因組學最新成果和農業育種的有效對接,以基因組學技術助跑農業種業的原始創新,提高我國種業的競爭力。李家洋希望,我國科學家要利用基因組學技術,創制更多高產、穩產、優質、高效、抗逆農業生物新品種,保障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
本次大會以“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給種子裝上基因的馬達”為主題,旨在推動農業基因組學和生物育種的對接。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美國科學院、德國科學院、瑞士科學院等國內外學術機構39位知名專家,圍繞農業基因組學、農業生物發育學和生理學、生殖生物學和雜種優勢、逆境生物學、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等6個專題作了精彩報告和討論,充分展示了全球水稻、玉米、小麥等農業生物遺傳學與基因組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全面探討了基因組學在作物育種中利用的發展方向。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吳孔明、基因組所所長錢前,以及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0個國家(地區)的近500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