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掛面自動化生產技術與示范線現場觀摩評價活動”在河北省邢臺市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舉行。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張天佐,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陳君石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
吳孔明院士、成果轉化局局長袁龍江、加工所所長戴小楓,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肖世和等出席活動。
據悉,加工所魏益民教授率領科研團隊針對制約掛面行業發展的瓶頸,面臨原料品質、設備自動化、產品質量需求越來越高的產業共性重大需求,聯合國內多家科研院所、設備制造企業,創建完成“小麥倉儲—制粉—制面—儲運一體化工程”,該成果目前已在河北金沙河面業集團成功進行推廣示范應用。該工程創新了原糧質量自動檢測、分級儲存工藝和裝備,首次實現了規模化掛面生產線連續真空和面工藝,創建了130米隧道式烘房掛面節能降損干燥工藝和雜糧面條、面片擠壓改性工藝,設計了單線日產45噸掛面生產線22條,已建成6條,獲授權發明專利14項,開發了面片、雜糧面片和雜糧掛面等3個系列12種新產品,多項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
吳孔明希望中國農科院與企業可以進一步開展更全面、更系統的合作,利用中國農科院在農業科技綜合實力方面的優勢,開展掛面加工專用小麥品種選育聯合攻關等上游環節的合作,逐步建設專用加工原料的培育和生產基地,實現面制品生產的全產業鏈經營。(通訊員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