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國
水稻研究所與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聯合在浙江省諸暨市舉辦了水稻機插疊盤暗出苗育供秧模式現場會。全省70余個縣(市、區)的150多位農技、農機推廣專家、技術人員和種糧大戶參加。
現場會上,與會代表現場觀摩了位于諸暨市山下湖鎮新桔城糧食合作社的水稻機插現代化育秧中心。該中心集成了疊盤暗出苗育供秧模式、新型育秧裝備和物聯網等多種育供秧技術。當大家看到剛從出苗室運出的秧盤出苗整齊、芽苗壯實,育秧大棚里擺放整齊、濃綠、健壯的機插秧苗時,與會人員紛紛對該模式的育供秧效果贊不絕口。該合作社理事長詹相苗說:“過去,當地稻農要我們育秧供秧,但我們育秧供秧能力有限,只能1000畝左右,現在僅用原來一半的場地,光早稻就可供秧5000畝,種子出苗率、秧苗整齊度和質量也大幅提高。”
水稻機插疊盤暗出苗育供秧模式及技術是由
水稻所朱德峰研究員帶領中國農科院水稻高效栽培技術創新團隊,針對現有水稻機插育秧方法存在的問題,分析水稻規模化生產及社會化服務的技術需求,經多年模式、裝備和技術創新,集成的現代化水稻機插育供秧新模式。該模式是指育秧中心完成育秧床土和基質準備、種子浸種消毒、催芽處理、流水線播種、溫室或大棚內疊盤、保溫保濕出苗等過程,將出苗秧連盤提供給不同的育秧點,用秧戶在煉苗大棚或秧田完成后續育秧過程的一種“一個育秧中心+N個育秧點”的育供秧模式。
該模式的創新及推廣應用,解決了稻農在水稻機插育秧中常出現的出苗差、整齊度低、機插漏秧率高和效果差等問題,比傳統育秧中心的育供秧效率提高了10倍左右,且可長距離供秧。由于設備利用率和勞動效率提高、秧苗質量提高,育秧總體成本下降15%,而且出苗整齊均勻,秧苗質量明顯提高,為獲取高產奠定基礎,極大地提高了育秧中心的育供秧能力,為我國水稻規模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提供了實用且值得推廣的新模式。
目前,該模式計劃在浙江省諸暨、紹興、嘉善、衢江、瑞安、武義、鄞州、余姚、樂清等縣(市、區)推廣實施,將極大推進當地的水稻規模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水平。(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