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成果發明防纏繞柔性摘果和鮮秧水平喂入垂直摘果技術,破解了摘果作業秧膜纏繞、破損率高難題,實現高效順暢作業;發明自動仿形限深鏟拔起秧、挖輸防壅堵等技術,解決了挖掘起秧作業壅堵阻塞嚴重、落埋果損失大難題;發明無阻滯雙風系一體篩清選技術,解決了清選作業掛膜掛秧、篩面堵塞、清潔度差難題。
基于上述技術發明,為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創制出1種半喂入兩行花生聯合收獲設備和3種花生分段收獲設備,以半喂入兩行花生聯合收獲設備為共用平臺,通過更換作業部件,亦可兼收大蒜,有效提高了設備利用率和經濟性。成果已在行業內多家企業實現產業化,產品進入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機產品目錄,多次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現已成為我國花生收獲機械市場主體和主導產品,市場覆蓋率約30%,并出口印度、越南等國。該成果為解決我國花生生產急需、引領行業技術創新、保障國內油料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成果共獲授權發明專利11件、實用新型6件,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6篇(EI 12篇);起草完成《全國花生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制訂行業標準、技術規范、規程9項;該成果此前已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和“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等6項獎勵。成果第一完成人先后獲“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蘇省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所帶領創新團隊已獲“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
為滿足土地新政實施后,規模化生產不斷發展新需求,胡志超團隊又持續創新、拓展研發,在取得上述技術發明成果基礎上,又相繼創制出世界首臺半喂入四行花生聯合收獲機和國內首臺八行花生撿拾聯合收獲機,進一步促進和引領了花生機械化收獲技術發展和科技進步。(通訊員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