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陽敏等人在文中詳細闡述了微生物合成ω-3的分子機理、主要合成途徑和最新研究進展,在分析工程菌株積累高水平ω-3代謝瓶頸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ω-3高水平積累的4種策略,總結歸納出目前能夠進行遺傳操作的油脂微生物種類,包括產油細菌、酵母、絲狀真菌和微藻,為工程菌的構建提供了新的參考菌株。
據介紹,在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的推動下,油料所把微生物油脂代謝工程與脂質營養作為大力發展的新興交叉學科,建立了從微生物資源篩選、菌種遺傳改良、發酵工藝優化、代謝產物表征及純化到脂質營養新產品創制的完整的技術平臺與人才團隊。該團隊已在油脂合成分子機理、工程菌株構建、特殊性脂質的剖析與營養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分離鑒定出6株高產ω-3脂肪酸的菌株,從不同產油微生物中克隆并鑒定了一系列合成ω-3脂肪酸的關鍵基因,發掘出多個決定油脂含量的關鍵酶,包括二酰甘油酰基轉移酶、?;鵆oA合成酶、蘋果酸酶等。上述研究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轉基因專項和國家863、國際合作等項目的資助,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的授權,相關成果先后發表在系列國際學術刊物上。(通訊員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