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為總結2009年度全國水稻育種工作和落實農業部“2010年全國超級稻科研工作意見”,水稻所在海南三亞組織召開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產優質多抗水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課題總結會暨超級稻觀摩會。兩院院士袁隆平、朱英國、謝華安和顏龍安,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翟勇處長、郭瑞華處長,水稻所所長程式華研究員,院作科所所長萬建民研究員,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鄧華鳳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教授,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賀浩華教授,貴州省農科院副院長黃宗洪研究員及來自全國70余家科研、教學單位、種業企業的1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水稻所科研處胡培松處長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項目首席專家程式華代表會議主辦單位對幾位院士不辭辛勞、親臨會議指導表示敬意,對項目主管部門領導蒞臨指導表示感謝,對來自全國70余家單位的水稻育種專家參會表示歡迎。程式華說,2009年我國水稻連續第六年增產,實現了水稻單產連續3年創歷史新高,在座的院士、領導和專家們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高產優質多抗水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實施3年來,盡管研究經費不足,如不少單位的年度研究經費僅夠參加一次會議的差旅費,但在70余家參加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高產優質多抗水稻育種技術及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袁隆平作了即席發言,他指出,我國4.4億畝水稻畝產達到430多公斤,特別是2.6億畝雜交水稻畝產達到470公斤以上,充分體現了我國農業科技尤其是水稻科技在世界的領先地位,值得慶幸和驕傲。我國60%以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經費投入太少太少,國家應加大投入力度。從發展方向看,轉基因等生物技術非常重要,國家投資也很大,但近期仍應以常規水稻育種技術為主。超級稻育種發揮了很大作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畝產900公斤的三期目標一定可以實現。翟勇代表項目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提出了五點要求:一要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不斷探索科技創新的新機制;二要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圓滿完成項目實施任務;三要認真學習“兩個辦法”,確保項目經費支出合理、合規;四要注重項目總結和歸納提煉,進一步提高項目成果顯示度;五要提前做好工作部署,認真做好項目驗收工作。郭瑞華就進一步推進超級稻研究和示范推廣等提出了要求,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重點。
會上,“長江上游雜交秈稻育種技術研究及新品種選育”等7個子課題進行了項目實施匯報,總結了子課題研究進展、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對進一步推進“十二五”水稻育種研究提出了工作建議。會議結束前,程式華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并通報了2010年超級稻育種專項的活動安排。
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現場觀摩了中國水稻研究所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超級稻新組合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