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 2015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國水稻研究所與四川內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水稻高原粳型不育胞質的發掘及其新不育系的選育與應用”項目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水稻所曹立勇研究員作為成果第一完成人代表項目組接受了頒獎。

該成果針對浙江省乃至我國雜交水稻高產與優質、抗病不協調的矛盾,通過種質資源的發掘、鑒定、研究,創造性的以低緯度、高海拔的帶有云南粳稻血緣的恢復系萬恢88作為新的不育胞質資源,利用稻瘟病區鑒定和異地高溫伏旱與正季田間、室內選育相結合進行稻米品質早代鑒定和花藥培養等生物技術,定向選育成大粒優質、抗稻瘟病性好、異交率和配合力高的綜合性狀優良的高原粳型新細胞質不育系內香2A、內香5A、內香6A、內香7A,同時綜合運用超級雜交稻育種親本選配理論與方法,育成品質優良、氮肥利用率高、病蟲抗性強的具有良好推廣前景的16個內香系列品種,24次通過省級以上品種審定,其中,內2優6號、內5優8015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內香2550、內2優111等4個品種12次被遴選為國家或省級主導品種。截至2014年,內香優系列雜交稻品種累計推廣1.4億多畝,其中,項目組育成品種累計推廣8300余萬畝,新增稻谷23.4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49.27億元,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稻米品質及減少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等作出重大貢獻。(通訊員 陳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