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棉花所與農機化所聯合攻關實現棉花生產農藝農機融合
華北地區棉花機械化采摘技術取得突破
發布時間:2013-10-29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10月19日,“全國機采棉現場觀摩暨中棉所棉花新品種展示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舉行,來自全國16個省(市、區)、新疆兵團117家單位21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其間,代表們現場觀摩了棉花的機械采摘、清花、軋花、打包等一系列流程,以及棉花所近幾年培育的“中棉所86”、“中棉所83”等9個棉花新品種(新組合)和機采棉新品系“中915”、“中6913”,聽取了相關專家關于機采棉關鍵栽培技術、黃河流域棉區機采棉技術的開展、我國棉花輕簡化機械化栽培的新進展等專題報告。
棉花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也是勞動密集型作物。目前,種棉比較效益下降、人力投入成本高已成為限制中國棉花產業發展的瓶頸因素,推廣機械化植棉成為棉花發展的根本出路。
根據棉花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在農業部行業項目和產業體系的資助下,棉花所栽培室科技人員主攻棉花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棉花機械化采收示范試驗基地,初步探索了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明確了關鍵栽培技術措施,建立了適于機械化采收的標準種植模式,結合育種室科技人員篩選出的具有較大潛力的早發、集中成熟、適合機采的新品種、新品系,實現了農藝農機融合,示范田畝用工可減少一半以上,畝產子棉仍可達到300公斤的高產水平。
此次現場會采用了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國產新型采棉機,采凈率達到93%。近年來,兩所緊密配合,把握棉花機械化采摘的發展趨勢,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聯合攻關,重點圍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機采棉的農藝農機配套開發,相繼攻克棉花機械采摘的品種選擇、栽培模式篩選及其標準化、采摘機械的輕簡化等技術難題,取得了明顯進展,將為全國,特別是內地,棉花生產的穩定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據了解,這種自走復指桿式采棉機每小時可采收10畝地左右。批量生產后,每臺價格約30多萬元,僅為進口機型的十分之一左右,適應不同的棉花種植模式,結構簡單,性能優越,可滿足我國廣大棉區輕簡收獲的需求,在河南、山東、河北、新疆以及南方棉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棉花所所長李付廣指出,隨著人工成本的升高,其與植棉效益的平衡已經被打破。惟有發展機采棉,大幅度降低人工投入,方能提升我國棉花種植行業的競爭力。機采棉的試采成功,標志著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能夠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全程機械化生產,勞動力成本大大降低,植棉的比較效益上升,有利于保障我國棉花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通訊員 馮文娟)
其間,代表們現場觀摩了棉花的機械采摘、清花、軋花、打包等一系列流程,以及棉花所近幾年培育的“中棉所86”、“中棉所83”等9個棉花新品種(新組合)和機采棉新品系“中915”、“中6913”,聽取了相關專家關于機采棉關鍵栽培技術、黃河流域棉區機采棉技術的開展、我國棉花輕簡化機械化栽培的新進展等專題報告。

根據棉花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在農業部行業項目和產業體系的資助下,棉花所栽培室科技人員主攻棉花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建立棉花機械化采收示范試驗基地,初步探索了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明確了關鍵栽培技術措施,建立了適于機械化采收的標準種植模式,結合育種室科技人員篩選出的具有較大潛力的早發、集中成熟、適合機采的新品種、新品系,實現了農藝農機融合,示范田畝用工可減少一半以上,畝產子棉仍可達到300公斤的高產水平。
此次現場會采用了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國產新型采棉機,采凈率達到93%。近年來,兩所緊密配合,把握棉花機械化采摘的發展趨勢,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聯合攻關,重點圍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機采棉的農藝農機配套開發,相繼攻克棉花機械采摘的品種選擇、栽培模式篩選及其標準化、采摘機械的輕簡化等技術難題,取得了明顯進展,將為全國,特別是內地,棉花生產的穩定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據了解,這種自走復指桿式采棉機每小時可采收10畝地左右。批量生產后,每臺價格約30多萬元,僅為進口機型的十分之一左右,適應不同的棉花種植模式,結構簡單,性能優越,可滿足我國廣大棉區輕簡收獲的需求,在河南、山東、河北、新疆以及南方棉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棉花所所長李付廣指出,隨著人工成本的升高,其與植棉效益的平衡已經被打破。惟有發展機采棉,大幅度降低人工投入,方能提升我國棉花種植行業的競爭力。機采棉的試采成功,標志著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棉區,能夠用機器代替人工進行全程機械化生產,勞動力成本大大降低,植棉的比較效益上升,有利于保障我國棉花生產的可持續發展。(通訊員 馮文娟)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